
羅非魚經過五個多月的海水養殖,還需分開養殖一個月方可上市。記者 李波 攝
????養殖羅非魚并不罕見,但大多數人采用的是淡水養殖。在遂溪縣樂民鎮海山村,村民黃迪通過科學技術創新模式,引入過濾海水,用自然貝殼類產品調節海水酸堿度,使羅非魚能夠在鹽度為18-20度的海水下生存,并采用每畝投放1.3萬尾魚苗的高密度養殖,畝產可達5000多公斤,成為海山村乃至樂民鎮致富帶頭人。
????高密度科學綠色養殖
????用貝殼調節海水鹽度
????位于遂溪樂民鎮海山村2000多畝的魚塘波光粼粼,打氧機在不停轉動,每個魚塘都有一條大水管,源源不斷地將海水抽入塘中,工人在塘邊細細查看塘魚的生長情況。這里和普通的養殖場沒有多大區別,若不是經黃迪介紹,很難想象這里就是樂民鎮海水羅非的養殖基地。
????“目前在全國,很少有人會在1畝的魚塘投放1.3萬尾魚苗!”黃迪自豪地說,一位在吳川搞魚類養殖的朋友曾將信將疑地問他“這么高的投放密度會不會影響養殖質量?”然而,實踐證明黃迪成功了,他養出來的魚不僅肉質鮮美,而且還保證了產量。在養殖基地,記者發現魚塘旁邊有一個深井,抽上來的海水經過這個“深沙層過濾井”后才能排入魚塘。為了保證水質,所有魚塘的底部都挖了一個吸式排污道,既有排污作用又有凈化效果;吸出來的廢棄物并非直排入海,而是要經過消毒過濾池循環利用,達到綠色、環保的效果。
????“海水羅非魚的養殖除了要注重海水質量外,還需注意的是海水的鹽度。”黃迪說,投放魚苗時,要讓魚兒不斷“學習”適應,就像堤壩開閘放行一樣,海水的鹽度應逐級提高,并用自然生態貝殼類產品調節海水酸堿度。海水羅非魚如果是供應給酒樓做刺身的,在上市前還需投放到過濾凈化池喂養20天左右,在保證魚肉達到生吃標準后才能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