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2025年廣東省海洋經濟職業技能大賽湛江市技師學院賽點順利完成全部賽程。當日進行的是海洋裝備焊接技術與養殖平臺控制系統維護技術兩大賽項的職工組比賽。

深化產教融合:精準培育海洋經濟技能人才
賽事期間,湛江市技師學院副校長張祥宏系統闡述了學院對接海洋產業、深化產教融合的規劃路徑。
“我們將持續推進專業結構的動態調整,把原來主打的機電一體化、電氣自動化等專業,逐步細化出海洋牧場自動化控制等方向,實現傳統專業與海洋產業的深度融合。”張祥宏表示,學院正通過課程重構,將智能控制等新技術融入教學體系,推動海洋專業體系升級。

在校企合作方面,學院積極構建多元合作格局。“我們與湛江灣實驗室建立了穩定的產學研合作機制,此前已組建團隊赴‘湛江灣一號’啟動技術改造聯合攻關。”他介紹,學院還與恒興集團、國聯水產等企業開展訂單培養,并計劃進一步深化與中海油湛江分公司、寶鋼湛江基地等企業的實訓基地共建,實現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精準對接。
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學院正將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升級為“海洋牧場智能控制實訓基地”,引入智能養殖平臺等海洋專用設施設備,構建“基地培育+賽事選拔+產學研融合”的培養體系。“我們希望通過持續承辦海洋類職業技能競賽,以賽促教、以賽促融,推動學生提前對接企業,為就業奠定堅實基礎。”
張祥宏表示,學院積極借鑒“技能+科研”模式,鼓勵學生參與“湛江灣1號”等本地重大海洋項目的配套技術服務,在實戰中提升綜合能力。

焊接賽場:女選手展現技能新風采
在首日舉行的學生組比賽中,來自廣州造船廠技工學校的黎美煥作為海洋裝備焊接賽項唯一的女選手,展現出新時代技能人才的獨特風采。
“我選擇焊接專業是因為對技術操作有著濃厚的興趣。”黎美煥分享了自己選擇該領域的初衷。
談及行業轉型,她深有感觸:“入學前以為焊接主要是傳統的體力勞動,實際學習后發現,焊接更注重技術分析和智能設備操作。”相比手工焊接的火花弧光,她更享受機器人焊接的編程過程。“參數調試充滿挑戰,細微的誤差都會影響焊縫質量,但通過反復練習和請教老師,逐步優化參數設置的過程很有成就感。”
對于未來,黎美煥目標明確:“希望能在焊接領域深耕,成為一名優秀的技師,有機會也想參與技術研發工作。”當被問及想對學妹們說什么時,她堅定地說:“焊接行業沒有性別限制,只要肯努力、能堅持,每個人都能在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她表示,這次大賽是一次重要的成長機會,讓她更清楚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


控制系統賽場:湛江學子以智能技術叩開現代海洋養殖之門
在“養殖平臺控制系統維護技術”項目比賽中,來自湛江市技師學院2022級工業機器人專業的李卓霖沉著應賽,展現了新一代技能人才將智能化、自動化技術與海洋經濟深度融合的創新潛力。
談及比賽中最具挑戰性的部分,李卓霖提到了智能養殖系統的精準控制模塊。當時,PLC與傳感器之間的數據傳輸出現延遲,導致投喂量控制產生偏差。面對難題,他迅速排查通信協議,調整參數,并優化程序邏輯、增加數據校驗機制。經過多次調試,最終成功解決了延遲問題,確保了系統的精準響應。“細節決定成敗,這次經歷讓我對智能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有了更深的理解。”李卓霖感慨道。
成功的背后是數月的艱苦付出。李卓霖進行了長達三個月的高強度備賽,每天訓練超過8小時,周末無休。他回憶,賽前一周為解決變頻器與養殖設備的聯動難題,在實驗室反復測試至凌晨,與隊友輪流排查線路,直至晨光微露才完成調試。

在專業技能上,他最大的收獲是跨領域技術融合與故障排查能力的顯著提升。他不僅更加熟練運用PLC編程、變頻器調試等實操技巧,更學會了如何將這些技術創造性地應用于海洋養殖的具體場景。
這次比賽極大地改變了李卓霖對海洋養殖的認知。“過去我以為海洋養殖更多是依賴人工的傳統產業,現在認識到,現代化海洋養殖是‘科技賦能’的智能場景。”通過實踐,他了解到如何利用PLC實現精準投喂,通過傳感器實時監測水質,借助數據平臺進行遠程智能調控,從而實現綠色、高效的可控養殖新模式。
對于未來,李卓霖將海洋經濟相關產業視為重要的職業方向。他看到了海洋經濟在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的強勁發展勢頭,以及海洋養殖、智能海洋裝備等領域對自動化技術的旺盛需求。“我希望能將所學的智能控制技術落地應用,為海洋經濟的發展貢獻力量。”


2025年廣東省海洋經濟職業技能大賽湛江市技師學院賽點賽事雖已結束,但其帶來的“以賽促教、以賽促改”效應正在持續深化。通過賽事平臺,湛江正加快構建與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深度融合的技能人才培養新生態,為湛江乃至廣東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人才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