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作為2025年廣東省海洋經濟職業技能大賽的五大競賽項目之一的水產養殖技術賽項,在嶺南師范學院賽點迎來了開幕式與緊張激烈的正式比賽。來自全省的行業精英與院校學子同臺競技,在顯微鏡下與方寸操作臺間,展開一場別開生面的“碧海爭鋒”,展現現代水產養殖的科技魅力。

開幕式上,參賽代表和裁判代表先后宣誓,將共同努力營造公平公正、嚴謹有序的比賽氛圍。本次比賽項目設計極具專業性與實踐性,涵蓋了“凡納濱對蝦的解剖及血涂片制作”“水產動物病原的核酸檢測”以及“常見浮游植物識別”等模塊,全面檢驗選手從傳統養殖技能到現代分子生物技術的綜合應用能力。


賽場內,靜謐中彌漫著無聲的硝煙,選手們全神貫注,在操作臺前展開技藝比拼。在解剖操作區,只見寒光一閃,解剖剪已精準落入選手手中,他們下刀穩、準、輕,對蝦的觸角、足、復眼等,石斑魚的肝胰腺、消化道等被完整分離并整齊放置于指定區域。移步至病原核酸檢測賽區,選手們屏息凝神,手持移液器,在微觀世界里進行著毫厘之爭,每一次吸液都必須精準無誤,任何細微的污染或誤差,都可能導致關鍵的“核酸檢測”環節前功盡棄。而在“常見浮游植物識別”區,選手們俯身于顯微鏡上,雙眼如鷹隼般快速掃描、定位、判別,紛繁的藻類形態各異,需要在短時間內準確辨認,這不僅是對知識儲備的考驗,更是對心細如發的洞察力的挑戰。


來自汕頭的選手劉成龍在賽后表示,良好的賽場環境讓他得以發揮出正常水平。他談到,此次比賽讓他收獲頗豐,“對未來的學習和就業都有很大幫助。”“選手們展現了良好的精神風貌和精湛的技術。”裁判長黃郁蔥對選手們的表現給予了高度評價,他指出,水產養殖是一項技術性與實踐性并重的產業,希望選手們在未來的學習與工作中,能緊貼生產實際,提升操作技能,勇于攻克產業中的重點與難點問題。裁判員鄭志鴻則對選手們的職業發展寄予厚望,他希望這次比賽能成為每位選手職業道路上的“新起點”,并鼓勵大家:“無論成績如何,更重要的是能借此機會,真正熱愛并投身于海洋事業。”

據了解,本次大賽對各項目獲得前3名的選手,由大賽組委會相應頒發金、銀、銅牌,對排名在參賽人數前50%的其他選手頒發優勝獎。同時對各項目獲得優勝獎及以上的選手按規定分別頒發技師、高級工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對原已取得二級/技師職業資格且本次競賽獲得前3名的職工組選手可分別獲得晉升為一級/高級技師資格。大賽結果將在28日的閉幕式上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