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農正在加工半成品風景樹,準備出口。
????“往年因為銷路問題,再美的花卉也只能開在園中,年景不好時賣出的花連一半都沒有。更著急的是,有時客人們需要的我們卻沒有種,或者種植量少!”日前麻章花農王師傅對記者嘆道。如今,王師傅的煩惱有望解決了。
????近日,記者從湛江花卉協會了解到,湛江花卉產業近幾年來發展迅速,成為廣東乃至華南地區重要的花卉種植、銷售基地。花卉產品暢銷全國,出口東南亞、歐美等國家地區。但其傳統營銷模式漸顯乏力,為打破瓶頸,湛江花卉網在去年12月開始運營,本地花卉嘗試“互聯網+”模式,讓花農及時獲知市場信息。
????現狀
????發展迅速但遭遇瓶頸 信息滯后產品缺特色
????目前,湛江花卉市場發展迅速,從事花木生產、銷售的企業和花農近萬個(戶),從業人員8萬多人,種植面積約45萬畝,年產值30多億元。湛江已成為廣東乃至華南地區重要的花卉種植、銷售基地,是以綠化苗木、棕櫚、陰生植物、盆景為主的生產基地及交易中心,尤其是陰生植物,暢銷全國,出口東南亞、歐美等國家地區。
????然而,隨著日益發展,湛江花卉產業也面臨不少瓶頸問題。柯帥坦言,由于利益驅使,花農容易“跟風”,某一年哪種花賣得好、價錢高,第二年就會扎堆種植,可想而知花兒最后都滯銷了。柯帥指出,湛江花卉目前分散經營,小農經濟為主體。每一個體“各自為政”,既要進行引種、繁育、實驗,又要進行生產、經營和銷售。結果,多數企業忙于應對各個環節,未能形成有特色的品種,加上對市場的預測能力較差,導致產品過剩惡果,經濟效益自然變差。
????“這種高速低效、數量型擴張的階段,未能很好的利用湛江自然資源優勢,沒有切實考慮當地氣候條件,盲目發展花卉項目,造成低水平重復投資和建設。”
????據他分析,“跟風”究其根本是花農信息滯后,“花農不了解市場需求,自然就只能靠自己的經驗判斷,因此有時難免判斷失誤。”
????在麻章的一間花卉大棚種植園,花農王師傅種植了12畝大棚花卉,花種包括歐月季、君子蘭等數十種。花卉長勢喜人。但王師傅擔憂地說:“往年因為銷路問題,再美的花卉也只能開在園中。銷售偏向零售方式,誰有需要,開車過來拉走一批,年景不好時賣出的花連一半都沒有,有時客人們有需要,我們卻沒有種植,或者種植量少。這種事情發生過很多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