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空俯瞰下,遂溪縣界炮鎮北潭漁港的圖景逐一展開:漁船劃出銀白航跡,百年燈塔守望歸航,灘涂上漁民勞作的身影與掠過的海鷗構成和諧共生的畫面……
界炮鎮海域的連片蠔排。
作為省“百千萬工程”第三批典型鎮,界炮鎮以“紅色港灣 蠔韻界炮”為藍圖,串聯紅色文化、濱海風情與特色產業,讓農文旅體深度融合的種子生根結果,催熱鄉村游。
1944年8月9日,界炮鎮老馬村抗日武裝起義打響粵西抗日武裝斗爭第一槍,遂溪人民抗日聯防大隊宣告成立,留下“戶戶住隊員,村村是堡壘”的革命佳話。如今,老馬起義舊址、山家民主政府遺址與4座烈士紀念碑構成紅色精神地標,百歲老兵義務講解革命故事,青年一代接力傳承紅色血脈。
界炮鎮圍繞革命舊址,梳理紅色旅游脈絡,完善基礎設施,打造沉浸式紅色研學線路。市民游客走進展館,通過歷史圖片、實物展品與情景講解重溫南路革命歷程,讓這里成為鮮活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堂。“每次帶學生來都有新感悟,這里的紅色故事鮮活生動,是最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堂。”來自界炮鎮中心小學校長鄧雄美說,紅色文化與研學旅游的結合,讓革命精神在行走中傳遞,也為鎮域文旅發展注入精神動力。
北潭港是咸淡水交匯的優質海域,滋養出2.5萬多畝連片養殖的北潭生蠔,年產6萬噸,占珠三角市場30%份額,品牌價值達6.8億元,2025年單日最高成交額達280萬元;安塘、合溝等村落的富硒砂壤土上,1.5萬畝圣女果年產4億元,帶動7000多名農村婦女家門口就業,人均年勞務收入近2萬元。
如今,這些特色產業正從“田間地頭”走向“旅游枝頭”。界炮鎮正打造“特產展銷+直播觀看+制作體驗”一體化場景,在采摘基地、漁港碼頭設置直播點,讓游客實現“邊游邊買”。走進圣女果大棚體驗采摘,到生蠔養殖基地參與捕撈加工,在靈芝培育基地探尋藥用菌種植奧秘,再將生蠔干、海鴨蛋、火山紅薯等特產打包成“文旅大禮包”。
界炮鎮通過整治非法養殖、修復紅樹林、治理污染等舉措,讓這里的生態環境更加美好。
每到遷徙季,成群的候鳥在這里筑巢繁衍,晨光中親鳥往返覓食哺育幼雛,暮色里鳥群歸巢的鳴叫聲與海浪聲交織,碼頭邊白鷺、海鷗與人群近距離互動,成為攝影愛好者追逐的美景——“每一次日落都是不同的油畫,飛鳥就是畫中最靈動的筆觸。”
投資864萬元、占地面積1.33萬平方米的綜合性體育公園建成投用,七人制足球場、籃球場、400米塑膠跑道一應俱全,“新能源杯”村BA籃球賽等賽事輪番上演,為文旅增添運動活力。
如今,界炮鎮正以多元融合的姿態勾勒文旅新圖景。未來,民宿旅游、海邊觀光等項目將逐步落地,“看紅樹林、品鮮生蠔、享運動樂、憶紅色史”的文旅新名片愈發清晰。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