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頭蝦,對于湛江人來說并不陌生,不過很多人不知道,在湛江養殖面積較少的大頭蝦,卻是南方重要培育種苗。“在珠三角及長三角地區,大頭蝦肉質鮮甜、價格親民,是市民餐桌上常見的美味。”近日,廣東海洋大學水產學院朱春華教授告訴記者說。湛江大頭蝦的引進和發展,朱春華教授功不可沒。
10多年前,隨著南美白對蝦淡化養殖技術的突破,素有淡水蝦王之稱的大頭蝦位置開始動搖,加上疾病蔓延、生長速度慢等原因,導致大頭蝦在湛江遭遇冷落。經歷10年沉浮,大頭蝦價格逐年上升。近幾年,我市從泰國引進一批生長性能優越的大頭蝦種,其養殖、推廣能否重塑往日輝煌?
科研人員在蝦塘作業。
外地結緣,建立基地
羅氏沼蝦俗稱大頭蝦,又名馬來西亞大蝦、淡水長臂大蝦,是一種大型淡水蝦,原產東南亞。在沿海地區養殖淡水蝦,這是一個大膽的設想,“畢竟湛江人還是偏愛海蝦,因此湛江僅作為選育種和種苗生產基地,向珠三角等地提供種苗。”廣東海洋大學水產學院朱春華教授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1994年,朱教授作為外派技術人員,到江門開展羅氏沼蝦的育苗生產技術服務,這是他初次接觸大頭蝦。1995年,在廣西北海,當時作為“87扶貧”的水產項目之一,大頭蝦在這里安家,他也因此與大頭蝦結緣。
大頭蝦生命力旺盛、抗病能力強,市場價格也一直居高不下。“在珠三角地區的市場銷售價格,曾高達120元/公斤,在那個年代,還真不是一般人吃得起的。”朱教授說,這是大頭蝦的黃金時期,不少人紛紛引進蝦苗開始飼養,蝦苗價格都高達800—1000元/萬尾。
“大頭蝦雖然是淡水蝦種,但是種苗生產需要海水和良好的溫度條件,湛江具有得天獨厚的天然條件。”1995年,朱教授將蝦種帶回湛江,在廉江建立種苗場,培育蝦苗供應給珠江三角洲的養殖戶,養殖生產區主要集中在肇慶、江門、中山、珠海和番禺等地。1996年開始,遂溪、麻章、東海島、廉江、雷州等地陸續建立種苗基地22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