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員在蝦塘作業。
價格波動,陷入困境
1997年—2003年,大頭蝦因具備生長快、食性廣、肉質營養成份好以及養殖周期短等優點被廣泛養殖,市場價格雖然有所回落,但依舊保持在60—70元/斤,蝦苗的價格也從800元/萬尾調整至500元/萬尾,這對于養殖戶來說還有很大的利潤空間。
2003年后,隨著南美白對蝦進入湛江養殖業,穩坐“一哥”位置的大頭蝦開始動搖了。“南美白對蝦的生長周期更短,且產量極高,當時蝦苗價格高達600元/萬尾。”朱教授說,經淡化養殖研究后發現,該品種適合在低鹽和淡水的蝦塘生存。
大頭蝦的價格受到沖擊后直線下滑,種苗價格從800元/萬尾跌至30元/萬尾,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養殖戶血本無歸,大部分人開始轉養南美白對蝦。”朱教授說,大頭蝦陷入困境。
種苗退化,“鐵蝦”蔓延
造成大頭蝦價格下滑的另一原因是種質資源問題。羅氏沼蝦很少進行良種選育,因此種苗嚴重退化。另外,蝦苗的免疫力下降,病害由少變多,加上養殖的池塘水環境難以控制,大頭蝦出現的問題也不斷增加。
因種質退化問題,大頭蝦苗種生產成數不穩定,廣東地區從養殖大頭蝦30萬畝逐漸縮減至15萬畝,年產量也由10萬噸減至5萬噸。
朱教授說,從2011年開始,因蝦苗供應緊張,養殖戶到處找苗,“鐵蝦”問題也在蔓延。所謂“鐵蝦”是指羅氏沼蝦長到5cm—6cm時就出現脫皮少、生長緩慢,但是這種蝦并不會死亡,依舊正常吃料,兩個前爪反而會長的很長,有鐵蝦的蝦塘產量往往很低,餌料系數很高,養殖戶嚴重虧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