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1月11日第4版刊登了我市擬在赤坎、霞山、開發區主城區的農貿市場、商場超市、餐飲服務單位等各類經營場所,實現家禽“集中屠宰、冷鏈配送、生鮮上市”的相關報道,引起市民關注。13日,記者就此深入到霞山、赤坎等地的超市、農貿市場進行采訪,進一步了解市民、商家等的反應。
市民在超市選購冰鮮雞。
市民—— 加強監管吃得放心
“赤坎、霞山一些超市已經有‘冰鮮家禽’賣了,我平時也經常買。”家住霞山友誼路的龐女士表示,以前節假日,她為了買活禽跑去農村市場采購,再排隊花上3—10元加工費,“其實,‘冰鮮家禽’上市更衛生方便,不用另外花錢花時間去宰殺、清洗。”
市區農貿市場提供活禽的三鳥檔口,不可避免地有一些羽毛、污水和異味,有時工作人員清潔沖洗地面時還會不小心濺到顧客衣服、鞋子上,“將來如果實現家禽‘集中屠宰、冷鏈配送、生鮮上市’,市場將更加干凈整潔。”
住在赤坎百園路的市民劉先生則心存疑慮,擔心“冰鮮家禽”的營養和口感比不上毛雞等活禽,“我還擔心個別商家會以次充好,比如用死雞、病雞來冒充健康的冰鮮雞來出售……總之,希望有關部門加強市場監管,讓市民吃得放心安全是最重要的。”
市民在超市選購冰鮮雞。
商家—— 擔心成本影響生意
“我餐廳每半個月就要采購一次雞,每次采購200—250公斤。”霞山一家連鎖餐廳的張老板告訴記者,站在餐飲烹飪業內人士的角度來看,冰鮮雞和活土雞各有優點,“冰鮮雞作為食材,加工起來更方便快捷和衛生。但湛江人愛吃的白切雞如果要追求最好的口感,往往需要在一個小時內完成屠殺、過水等幾道工序。如果是集中屠宰再冷鏈配送,在時間方面不一定能夠按照餐館的特殊要求處理。”
走訪中,記者發現不少農貿市場檔口的業主、員工已經關注“冰鮮家禽”對傳統禽類檔口的影響。霞山紅新市場一家活禽檔口的陳老板告訴記者,市場相關負責人前幾天已經向他提及過“冰鮮家禽”入市后將漸成常態。“平日,自己檔口的活禽銷量大約是每天40—100只。現在的利潤本來就不高,我擔心的是假如將來活禽交易受到限制的話,而顧客又認為‘冰鮮家禽’沒有現宰現賣的雞新鮮、口感好,生意會受到影響。”
此外,商家顧慮的問題還有:集中屠宰點離檔口距離遠嗎?是否會增加時間和運輸成本?買冷柜要花錢,成本會不會“水漲船高”?
釋疑—— 營養口感差異不大
根據國家統計局湛江調查隊向有關部門和專家調查了解:在國外發達國家,市場上可以買到的雞、鴨、鵝都是經過政府認定的屠宰場宰殺后以冰鮮品的形式出售,買賣“冰鮮家禽”已經是常態。活禽集中屠宰能夠進一步有效加強禽類疫病防控,保障家禽肉品質量安全,強化公共衛生安全管理,國內上海、廣州、深圳等很多城市已開始實施“集中屠宰、冷鏈配送、生鮮上市”工作,效果比較顯著,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對于冰鮮家禽,市民最大的顧慮在于營養和口感會不會與現殺活禽差異太大。專家指出:從營養學角度看,雞、鴨、鵝等禽類的主要營養素是蛋白質、脂肪和一些礦物質,活禽和冰鮮家禽并無明顯區別。同時,任何動物在宰殺后都有一個排酸過程,不宜立刻食用,低溫冰鮮保存反而能抑制細菌生長,延緩肉質的腐敗和變質。廣大市民也會逐漸認識到,冷鮮肉具有安全衛生、味道鮮美、口感細嫩、營養價值高等優點,同時,集中宰殺活禽還有利于改善提升城市衛生健康環境,體現一個城市飲食文明和消費文化的進步。
據了解,我市要求相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廣東省家禽經營管理辦法》,積極推進“集中屠宰、冷鏈配送、生鮮上市”工作,抓緊制訂、實施配套措施,加大宣傳力度,引導公眾逐步轉變活禽消費習慣,平衡有序推進此項工作。其中,在加快家禽屠宰管理及無害化處理設施等建設方面,湛江市家禽集中屠宰配送中心正在緊張建設,預計今年5月底完成投入使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