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分老年人能掌握上網技術。
目前我市以三種模式為養老主體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針對老年人多層次養老需求,目前我市以機構養老、居家養老、社區養老三種養老模式為主體,全力推進全市養老事業健康發展。
其中,居家養老為一般年齡較輕、身體狀況較好的獨居老人所歡迎。他們可自主安排自己的生活,選擇參加各種社會團體的活動,并在其中廣泛結交朋友。社區在這方面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對這部分老人建立聯系,了解他們及其子女或相關親人的一般情況、聯系方式,并向他們發放“社會化服務聯系卡”,在老人需要幫助時能夠隨時聯系到社區工作人員,以便趕赴現場解決問題。
社區養老主要是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生活只能基本自理,需要人幫助照顧,但由于各種原因又不愿去子女家或老年公寓的獨居老人。通過這種養老的方式,能夠使社區內生活基本自理卻又需要適當照顧的獨居老人享受到相應的服務,同時也能接觸外界,避免完全獨居的孤單寂寞,實為高齡體弱獨居老人養老的一個較好方式。
機構養老是指在獨居老人完全喪失或部分喪失生活自理能力時,考慮到社會上的養老機構如養老院、老年公寓養老。目前,我市養老中心正在建設中,民政部門也出臺政策鼓勵更多的社會人士開辦養老服務機構。
從事養老服務行業的黃先生認為,互聯網企業作為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把居家養老服務的方式作了綜合性的創新。隨著越來越多懂電腦、了解網絡的人逐漸步入老齡,未來“互聯網+”在養老產業的應用會越來越暢通。我市要引進“互聯網+養老”服務,政府部門應當扮演好引領者的角色,加大養老服務行業的資金扶持力度,鼓勵支持更多的互聯網企業、社會化服務商,圍繞老年人需求提供標準化、開放性的居家服務及健康管理等服務項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