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麗的“菠蘿的海”。 通訊員 張再漾 攝
嘗試:金菠蘿引種探索
“全身皆是寶,菠蘿美名揚。”菠蘿是著名的熱帶水果之一,香氣濃郁、風味獨特,素有“果中仙”等美稱。徐聞具備優越的自然資源,是我國適宜種植菠蘿的地區之一。農戶在肥沃的紅土地上,采用傳統的耕種方法,用辛勤的汗水澆灌出金燦燦的菠蘿。可依舊擺脫不了靠天吃飯的僥幸心理。
農戶提高產量和效益不再僅依靠水甜土肥,而是通過引種新品種來實現。1926年,徐聞籍新加坡華僑倪國良引種了菠蘿新品種巴厘,在曲界愚公樓種植成功并推廣到全縣。從此,徐聞菠蘿種植翻開新的一頁。在曲界,可看到巴厘菠蘿青翠連天,碧波起伏,人稱“菠蘿的海”。
大浪淘沙,引種菠蘿的后繼者輩出。2010年7月,陳如約從臺灣引種美國的雜交菠蘿品種金菠蘿種苗,歷經6年的摸索,如今種植規模已達50畝。目前,他已經實現了引種、育苗、量產和銷售等一條產業鏈。根據陳如約介紹,目前,金菠蘿的市場收購價3.5元/斤,畝產量約8000斤,一畝的成本約1萬元。而巴厘菠蘿保持在1元/斤左右,畝產量約6000斤。
據了解,金菠蘿口感好、汁多、肉脆,其抗病和抗逆性強,常溫下貯藏期長達2周,低溫條件下貯藏可達20天以上,目前正在廣東、海南擴種。
“金菠蘿高產,效益也好,但同時對于管理要求也更高,講究精細化管理。以前,金菠蘿得不到很好的推廣,是因為解決不了種苗稀缺的問題,金菠蘿一直沒有形成規模。現在情況不一樣了,可以組培育苗,也可采用扦插技術,有望下半年量產種苗。”陳如約是徐聞縣諾香園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社長,他給我們算了一筆賬,即使金菠蘿收購價每斤只有三四元,巴厘菠蘿每斤一元多,但它們相差就是兩三倍了,除了成本以外,一般一畝能賺個一兩萬元。
菠蘿品種更新換代,給農戶帶來更高的收益,提高了農戶的積極性,推動了菠蘿產業的發展。“我們有這么好的資源和種植傳統,應該充分利用,引進新品種和新技術,實行科學種植,更好地發展現代化農業示范區。”陳如約說,多品種種植也有助于分散風險,提高經濟效益。

農戶在收割成熟的菠蘿。 通訊員 張再漾 攝
破局:調整生產結構,引種新品種
在超市里,徐聞巴厘菠蘿一個才售價2元,海南一個金菠蘿卻能賣到30元,簡直是天壤之別。究竟為何?有人認為,這是市場規律,物以稀為貴。徐聞是中國最大的菠蘿產地,卻遲遲走不上高端的發展路線。
“在‘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有我轉’這一條生意經上,顯然,人家海南做得比我們好。”種植大戶李先生說,因為市場信息不對稱,先進種植技術缺乏,我們的競爭力大大被減弱。
金菠蘿等名貴品種賣的不僅靠包裝,更多的是靠高技術含量。“擺在一起就能明顯感覺到金菠蘿的包裝高檔,人靠衣裝,菠蘿也一樣。不過,貴重的物品更多的是贏在技術上,做到人無我有,那我們就能占據市場,賣到好價錢。”
“要引進種植大公司企業,加強與高校農業科研機構的合作,善用專業農技人才,解決好菠蘿新品種的技術瓶頸問題。同時,政府要加大對研發機構的支持力度,特別是對口政策和資金扶持方面。”徐聞縣農業局楊局長說,政府部門要為農戶提供引種支持,合理引導好農戶種植菠蘿新品種。
業內人士認為,長期種植同一品種,不僅容易出現扎堆上市,供過于求的現象,也存在因土壤過度使用而容易引發病害的風險。“要改變菠蘿生產結構,改變單一品種的局面,加快金菠蘿等新品種的種植推廣就顯得更緊迫。”徐聞縣農業局林先生說。
徐聞的菠蘿品種太單一,必須要調整種植品種。比如西歐人不喜歡吃我們的巴厘,因為太甜了,那我們可以引進臺灣鳳梨、金菠蘿等新品種,滿足不同地區不同顧客的口味。同時,調節種植時間,錯開扎堆上市時間,做到一年四季都有菠蘿收獲。“我們要發揮縣菠蘿協會的作用,爭取種植戶的積極配合,成立專業調查組,統籌全縣的種植信息,做到有計劃種植。如有效操作種植信息,互相進行調節,可有效避免菠蘿多價低。”徐聞縣水務局鄭先生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