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菠蘿的海”。 通訊員 張再漾 攝
在超市貨架上,一個海南金菠蘿售價30元,一個徐聞巴厘菠蘿卻只有2元。同是菠蘿,為何出現如此大的差距?當社會還在進行著“幫助徐聞農戶銷售低價菠蘿”的公益長跑時,人們開始把目光轉移到了菠蘿品種上,在“低價陣痛”的反思里尋找出路。
“要想改變菠蘿滯銷或價賤的問題,在做好深加工,遵循市場規律的同時,也要做好種植結構的調整,特別是適當引種新品種,拓展品種多樣化,做大做強多元化的菠蘿產業。”徐聞菠蘿種植大戶鄭先生說,政府須發揮主導作用,引導農戶種植新品種,加強新品種研發技術和推廣力度,通過種植高端的菠蘿來提高經濟效益。
這是金菠蘿。通訊員 陳如約 攝
困境:金菠蘿種苗稀缺
徐聞農業局農業技術人員王先生告訴記者,對于引種菠蘿新品種,一向以來都是持謹慎態度。目前,徐聞的菠蘿種植還是比較粗放,往往哪個時候賺錢,哪樣品種賺錢,農戶就一哄而上,因此,容易發生扎堆上市,果賤傷農的事情。
據了解,2015年徐聞全縣菠蘿年種植面積26.8萬畝,產量50萬噸,產值18.59億元,主栽品種為巴厘,種植面積約占總面積的98%,其次是卡因,約有1500畝。近幾年,徐聞引進了一系列新品種,如臺農16號、17號以及金菠蘿等品種。
“引種須考慮種苗的適應度問題,比如臺農16、17號菠蘿,在1990年我們就引種過,雖然口感好,肉甜,但由于水分高,容易裂果,再加上天氣熱,保鮮運輸成為一大難題,并且種植管理復雜,因此,沒有進行大面積推廣種植。”徐聞農業局局長楊仕煌說,因巴厘菠蘿繁育快、成本低、技術含量低,農民一直堅持傳統品種的種植。
雖然引進新品種的呼聲持續高漲,但由于缺乏技術,引進的新品種偶爾會出現“水土不服”。然而,雖困難重重,但仍阻擋不住科技的進步。金菠蘿的引種試驗成功,猶如給菠蘿產業打了強心劑。
“跟巴厘比,金菠蘿的保鮮期更長、耐儲存、易運輸,市場價格也較穩定。”徐聞紅星農場洪先生說,經綜合考慮,金菠蘿值得推崇,適宜在徐聞種植,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種植。
可是,讓一些農戶失望的是,在市場上難尋金菠蘿種苗。而事實上,大部分農戶對新品種的種植并不了解。
“想種但苦于沒有種苗,只聽說個別企業自己能培育,但還沒量產出售。因為培育種苗對專業性要求很強,需要專業的農業科技機構完成組培種苗,試種成功了,大家才有信心。”某農場農業技術部負責人說,當時引種金菠蘿時,訂了半年才訂到3000株,市場上幾乎是一株難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