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新能源,新生活。到今天為止,本專欄連續八期的解讀,讓大家對生物燃料乙醇產業有了全方位的了解。 國家發改委批準國投廣東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的年產15萬噸木薯燃料乙醇項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該項目落戶在我市遂溪縣工業區,對我市帶來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更是不言而喻。 展望“十三五”,專家認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新技術、新材料等新型戰略性產業必將成為下一步政府投入重點,人們將更多關注如何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更好地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未來,在保護湛藍海、湛藍天,在綠色環保的發展道路上,我們的幸福指數將不斷提升。
廣東省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帶來了能源巨大消耗,導致常規能源供需矛盾突出顯現。目前,廣東省的原油對外依存度超過70%,一次能源自給率不足10%;汽車保有2300萬輛,居全國第一;汽車CO2排放占總排放量約30%,是全國平均水平8%-20%的3倍??梢?,在廣東省發展燃料乙醇來補充和替代部分化石燃料已是迫在眉睫。 眾所周知,生物燃料乙醇對于汽車領域的至大貢獻在于:車用乙醇汽油的誕生,使得汽車能源領域更加環保和創新,同時,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當今的汽車尾氣污染。 實際上,生物燃料乙醇所帶來的益處,還遠不止是車用乙醇汽油,生物燃料乙醇不僅是一種良好的代用燃料,其作為生物能源的主要發展方向,還有著極大的潛能等待我們去挖掘,好好利用,將對我們的生態環境作出莫大的貢獻。
生物乙醇產業的益處不是“車用汽油”這么簡單
關注一 廣東省內生物質資源種類繁多,邊際土地分布較為集中且面積較大,可以為燃料乙醇產業供應充足的原料,發展潛力巨大。
廣東省生物質資源主要分布于粵西和粵北經濟較為欠發達地區。2012年的數據顯示:木薯是主要的非糧燃料乙醇原料,2006年后產量趨于穩定,約為155萬噸;全省木材廢棄物可利用量約為656萬噸;全省農作物廢棄物可利用量約為2130萬噸,主要為水稻廢棄物、甘蔗廢棄物、香蕉秸稈等,如果按照30%的供應系數計算,上述原料可生產燃料乙醇約125.5萬噸。
關注二 啟用一種新的產業,必須要因地制宜,才能為該地的生態環境謀得改善。
據悉,截至2012年,全省未利用土地面積約為52.4萬公頃,假設將其中10%作為能源基地,則全省能源基地的規模可達到78.55萬畝,按照畝產300公斤乙醇計算,全省未利用土地產乙醇的潛力可達到24萬噸;根據廣東省國土資源廳的數據,全省受重污染耕地占全部耕地的12%,約455.8萬畝,若全部種植非糧作物,按照畝產300公斤乙醇計算,則可產乙醇136.7萬噸。
關注三 發展燃料乙醇產業,是采取農業、林業和工業相互襯托、緊密相連的三業一體生態循環模式。
?目前,國內外已經建設了多個示范工程,有的在一期基礎上進行擴大生產,有的則是關門歇業。可見,尋求適合產業在當地發展的商業模式是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結合生物乙醇生產特點和廣東省生物質資源分布情況,認為本省生物乙醇產業發展應采用農業、林業和工業三業一體生態循環模式。 這種生態循環模式主要體現在:在邊際土地密集區域進行集中治理,統一種植木薯、能源草、能源樹木等能源植物,按照種植和收獲季節進行安排,以減輕原料儲存和常年供應的壓力;在重金屬污染土地密集區域進行集中治理,統一種植可以吸收重金屬進行土壤修復的農作物,用作生物乙醇原料;生物乙醇生產過程產生的廢渣加工成有機肥,再用于農作物施肥;發酵廢水用于生物燃氣制備,所產生的生物燃氣經過處理后,除用于生物乙醇生產自身能源供給外,還可以通過管道輸送至農戶家中使用。 在此模式的運營過程中,生物質從土地中來到土地中去,不僅可以有效保障產業發展所需的原材料供給,也可以反哺和修復土地,實現了農業、林業和工業的三業一體生態循環,為產業的開拓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