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北大畢業生殺豬8年,成為新三板第二富豪,身價超100億”的新聞傳遍了大江南北,可是,當認真去梳理了一下陳生的富豪之路,卻發現這和你想象當中的完全不一樣。

故事的梗概是這樣的
10月26日,新三板掛牌公司天地壹號公告進行了定增,在此次募資后,天地壹號的總股份將達到4.35億股,按照定增的25元/股計算,其市值將達到108.75億元。若按當前30元/股的股價計算,天地壹號的市值更是高達130億元。
而持股超過8成的天地壹號董事長陳生身價則接近100億元。這位董事長陳生,就是當年由北大走出的“殺豬倌”,2006年進軍開始養豬,8年后躍身成為新三板第二富豪。
盡管2006年開始陳生進入養豬行業,但人家其實早在80年代就已經下海了,1990年就已經賺到人生的第一個100萬。之后還進入過房地產、酒業、飲料業……
所謂的“殺豬”,是指人家從2006年進入殺入養豬行業,建養豬場、發展豬肉連鎖品牌,跟你們所想的那種殺豬、開豬肉攤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那么,他到底是怎么成功的呢?看了下面的故事,你會恍然大悟的。
過人的膽識
陳生出生于60年代,1980年他考入了北大經濟系,畢業后成為了一名公務員,曾任職于廣州市委辦公廳和湛江市經委。幾年后,他做出了一個離經叛道的決定——下海。
多年后,陳生回憶選擇下海的原因是這樣說的。
“怎么說呢,和我的性格有關吧,我思維比較活躍,常做不合常理的事情,這在黨政機關有點不合時宜。”
可是再聊了一會,陳生終于爆出真正的原因:“關鍵還是窮啊,那時候我們幾個朋友都是從名校畢業的,可是在機關里的收入非常低。我們家睡覺都從來不關門,為啥?就是因為沒有任何值得別人惦記的東西,沒有任何值錢的東西可拿。窮得沒有辦法了,只好下海去拼。”
陳生說,自己工作第一年月工資是86塊錢,比不過企業工人(300塊),更別提個體戶了。當時他的哥哥在廣州火車站的農貿市場賣雞,一天都能賺30到50塊錢,月收入是他的十倍之多。
擺過地攤種過菜
公務員從商,現在并不少見。然而在當時,陳生只是一個機關的小公務員,并沒有今天公務員從商背后的雄厚資源,陳生從擺地攤開始了自己的創業摸索。
走出機關的陳生開始在廣州區莊立交橋下的夜市擺地攤賣衣服,每個晚上都能掙幾十元錢,相當于原先在機關半個月的工資。后來,他覺得湛江的氛圍更為活躍,就離開廣州去了湛江。
在湛江,他承包了一塊菜地,在天氣炎熱、菜價低廉的時候收購蔬菜,在過節時菜價高漲的時候賣出,依據供求原理挖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種菜也能種出第一桶金來?90年代初,人們大多安于安穩的工作,財富機會其實并不算多,但敢于去搶機會的人更少,而來自于北大經濟系的陳生在當時普遍學歷不高、膽子大的生意人中可以說是“鶴立雞群”,能掙到錢也就不意外了。
創業靠一步步摸索
1990年,陳生攢了大概100萬元。當時正是房地產起步階段,市場挺紅火的。陳生就到一家國企房地產公司,繼續打工。看到兩年后公司利潤就達到2000萬元,陳生覺得房地產沒有自己想象中那么難做。
于是,1993年陳生自己成立了湛江市新光輝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找了個朋友,他出錢,陳生出力,賺了對半分。到1996年,這家公司已經穩居湛江房地產市場前三強。
但陳生發現房地產市場上的人際關系復雜,以前窮,什么都可以做,但現在已經積累了一些財富,應該選擇自己所喜歡的事情。于是,他開始尋求其他的創業方向。
先是做酒。剛開始的時候,他沒有能力投資建廠房,就直接從農戶那里收購散裝米酒,不需要在固定設施上投入一分錢便可以通過廣大的農民幫他生產。積累起資金后再開始從買成品酒轉變成來料加工,租用廠房和設施,進一步壯大后才有自己的廠房,打造自己的品牌。
1996年年他開始做飲料,不到一年時間,“天地壹號”醋飲料就在全國熱賣。
2004年,陳生又開始養雞。但是,經營下來,陳生發現養雞這個行當很辛苦,雖然養殖沒有問題,但是在流通上出現大問題,產品沒有進入農貿市場,缺少自己的銷售終端,沒有面對消費者的窗口,做了幾年沒賺到錢,等于失敗了。
發現被忽視的商機
養雞期間,另外一位北大畢業生陸步軒賣豬肉的新聞轟動全國。陳生去市場調研時候發現,一個市場里面豬的銷售額至少是雞的十倍,而且市面沒有任何品牌。做豬肉品牌的念頭逐漸在他的腦海中浮現。
2006年陳生開始進入養豬行業。這次,他吸取了養雞的教訓,不但自建農場,同時也在終端布局,彌補之前沒有銷售窗口的不足。而且,為了加強質量把控,檔口采取自營。還成立了“屠夫學校”,陳生聘請了陸步軒做名譽校長,他親自為屠夫學校撰寫20多萬字的屠夫教材。
除了確保質量上乘、采用低價策略外,陳生推出綠色環保豬肉“壹號土豬”。他把豬肉消費群進行細分。雖然走的還是“公司+農戶合作”的路子,但針對學生、部隊等不同人群,可以選擇不同的農戶,提出不同的飼養要求,為部隊定制的豬可肥一點,學生吃的可瘦一點,為精英人士定制的肉豬,據傳每天吃中草藥甚至冬蟲夏草,使公司的生豬產品質量與普通豬肉“和而不同”。
2007年年初壹號土豬上市后,很快打開市場,企業也順利步入正軌,每年都能保證200%的增長速度。
最新的公開報道稱,陳生自己出資近2億元為220戶村民每戶免費建一套別墅;聘請村民到養豬基地“上班”,按勞動力每戶分配500至1000頭豬,按標準出欄統一收購,每戶年純收入最高10萬元。
今年8月,陳生擁有的天地壹號在新三板掛牌,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為醋飲料,最新定增的也是這家公司,直接把陳生的身價推上了百億,也就是“殺豬殺出新三板富豪”的來由。但是陳生旗下賺錢的業務壹號土豬尚未登陸資本市場,這也給未來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看了上面的故事,你會發現,原來陳生的成功沒有你想象的那樣傳奇,但他的膽識、他的眼光、他的綜合能力是引導他走向成功的重要方面。
豬倌翻身當富豪是需要基因的。同樣,作為屌絲的你要想成功逆襲,又應該利用身上的哪些優勢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