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三島萬畝遼闊的草甸濕地上,清水盈盈。記者 郎樹臣 攝
【痛的覺醒】
然而,南三島的現在,卻是一番痛徹之后的領悟。
曾經,貧賤的南三土養活不了南三人;也曾經,漫天的黃沙,遮天蔽日,折磨著他們在死亡的邊緣掙扎。窮則思變。南三人抱著人定勝天的思想,決心戰勝災害,擺脫貧困,斬斷窮根,追求美好的生活。歷時5年,十島連圍,他們用雙肩挑出了一個46公里的海濱,寫就當時世界史上最偉大的人工連島奇跡。
連島,再造林。在東部海灘,南三人用一桶桶挑來的淡水,淋澆木麻黃樹苗。數年后,百里木麻黃,像一道綠色長城,擋住了海潮,抵御了風沙,使得人人安樂,也抒寫了生生不息的南三人精神。
但不知從何時起,島上濤聲依舊,松濤卻難再聽到。
1996年,社會經濟發展熱潮席卷南三島,島內養蝦一時興盛。正是這一年,一場超強臺風,摧毀了島上超過6成的木麻黃。沒有保護,亦不修復,卻是爭相砍樹建房、私挖亂造蝦塘、無度盜采礦產資源。
海島生態環境的脆弱性和人們無休止的掠奪,使得南三人曾引以為傲的防護林逐漸減少、消失,海島地形地貌發生改變,海水受到污染,海岸線嚴重侵蝕……換來的代價就是,毀林養蝦的村,每當漲潮,就成了“海中村”。
南三島遭遇的環境破壞問題,令各界有識之士痛心疾首。幸運的是,領受到生態破壞所帶來危害的村莊和村民紛紛覺醒。“退塘還林”,逐漸成為共識。
2013年11月,南三島濱海旅游示范區管委會成立后,全力實施“旅游興島,生態建島,和諧穩島”的發展戰略,把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放在了重要戰略地位。把科學植樹、科學育林與發展南三島的旅游項目結合起來,千方百計引進與造林綠化有關的項目。
湛江市生態公益林項目已落戶南三林場;一個集苗圃推廣和園藝觀賞于一身的公園正在籌建;以靖海宮至林場十多公里長的綠色旅游觀光林帶也已動工……
一項項生態保護舉措,就是一個個的“美麗海島”夢。東部沿海防護林,200米內劃為國家生態紅線范圍;4萬畝生態公益林,進行園林式改造;近萬畝的光明垉濕地生態園,列為濕地保護區;廣州灣中華白海豚棲息區,申請國家保護與培育……
“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碧海藍天。”這已經不單是南三島濱海旅游示范區的發展理念,更是全體南三人共同的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