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城市領著高薪,是不少人的夢想。然而,得知農村淘寶入駐遂溪后,80后小伙李東來卻毅然放棄年薪30萬的工作,回到家鄉當起了阿里巴巴合伙人。如今,他是遂溪北坡圩服務站站長,每天的工作就是幫村民在網上把東西“淘”回來,下一步還將幫助村民把各種農產品銷出去。這看似簡單的工作,在他看來,卻是一條用電商改變傳統農業,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的道路。

從白領轉行當電商合伙人
1984年出生的李東是土生土長的遂溪小伙,采訪期間,他身著簡單的T恤短褲,頭發整齊,駕著黑框眼鏡,說起話來簡練而清晰,給人典型的工科男的感覺。1個多月前,他剛辭去在阿里巴巴公司里做軟件工程師的工作,轉行回家當起了阿里巴巴合伙人。
自2008年從廣東工業大學畢業至今,李東來換過多份工作,卻一直從事軟件開發行業。2013年6月,憑著豐富工作經驗,李東來進入阿里巴巴公司從事軟件開發和項目管理,加上年終獎及各種補貼,年薪達到了30多萬元。這在朋友和家人看來,都是一份不錯的工作。然而,2015年7月,作為阿里巴巴內部員工,李東來提前得知阿里巴巴農村淘寶工程即將入住家鄉遂溪,這讓一直沉迷在程序語言工作里的李東來突然有了新的目標。
“在阿里巴巴工作兩年多,我十分了解公司的內部文化,更甚至馬云的創業故事,聽到淘寶入駐農村,我已經嗅到新一輪的電商風云即將來臨,所以我決定從電商背后的程序語言走到現實創業中來。”在與家人進行簡單溝通后,李東來很快作出了辭職的決定,由于家人都是從商,對李東來的決定也表示支持。于是,憑著對阿里巴巴文化及電商模式的理解,李東來通過重重面試,成功從幾百人的應聘者中脫穎而出,回到家鄉,當起了阿里巴巴合伙人。
從辦公室到鄉間田野
如今,轉業后的李東來依舊保持著每天早上7時30分準時起床,吃早餐趕著上班,每晚9時還在加班的生活。不同的是,他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正在改變,從擠著公交地鐵到騎著摩托車四處跑,從辦公室吹著空調到在鄉間田野給農民客戶宣傳和開拓業務。李東來說:“對我而言,變的只是周邊的環境,而我自己工作的狀態一直沒有變。”
“農民習慣了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購物方式,對他們而言,可能看得到的才是最實際的。”李東來告訴記者,盡管對電商了解不少,但由于缺乏營銷經驗,村民對電商信任度不足,創業初期,服務站訂單量并不高。為讓農民加深對電商的了解,提高服務站業務量,李東來想盡了各種辦法。制作了農村淘寶的相關信息及淘寶服務站宣傳展架,經常到臨近村莊進行宣傳,經過他的耐心講解,服務站的訂單量上升明顯。為了加大宣傳效果,他又細心打聽臨近村莊的集體活動,遇上搭臺唱戲,他便騎著摩托車,帶著展架提前趕到現場展開宣傳。如今,本不善營銷的他,服務站內每天的訂單量也達到了20余單。
盼通過電商帶領村民致富
“每次看到村民在網上挑選到價格優惠商品的喜悅,內心就特別有成就感,但我希望不僅可通過電商改變村民的購物生活,更希望能帶領村民共同致富。”李東來告訴記者,如今,全國電商風起雨涌,政府積極扶持,而家鄉的不少村民仍不懂得上網,家鄉所盛產的各種海產品干貨和農產品都只能通過傳統渠道銷售,往往價賤傷農。而借助電商的搭線,家鄉產品有望“插翅”外銷。
“在廣州工作時參加各種酒席,吃過很多海鮮,發現都沒有遂溪的新鮮味美,但價格卻往往要貴一倍。”李東來表示,家鄉的海鮮干貨和甘蔗、香蕉等農產品之所以難以賣出好價,除了銷售渠道受限,更與缺乏包裝和品牌有關。如今,除了給村民普及電商知識,購物外,他更忙著對臨近的海產品和農產品進行市場調查,與農戶們進行商談。待農村淘寶“代銷”平臺建立起來后,通過收購遂溪當地優質農海產品,統一包裝外銷,打響家鄉品牌,更帶領村民實現共同致富的夢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