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一季度經濟壓力加大 指標增速少于預期
以上這些數據表明,湛江經濟實現平穩有序增長。一張良好的“成績單”固然可喜,但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同樣不容忽視,實際上,今年以來是我市進入新世紀第二個十年以來經濟運行最為困難的時期:一季度,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旅游、房地產業投資乏力,我市經濟運行走低,下行壓力加大;進入二季度,雷州半島又遭遇歷史罕見的嚴重旱情,成為有氣象記錄以來降雨量最少、高溫天數最多的特殊干旱時期。
以外,主要的經濟指標增速與全年預期差距較大。GDP增速低于去年同期1.8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低于去年同期4.5個百分點;港口吞吐量低于全年預期1.8個百分點;外貿進出口總額與全年預期相差11.6個百分點。
25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減少產值達到157.7億元,重點監測的工業行業中,7個減產幅度超過15%,我市傳統優勢產業水產品加工業多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下降0.7%,暴露了我市工業增長基礎不牢的“癥狀”。
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也在市場經濟體制壓力下反映出來,主要有我市上半年CPI漲幅比一季度回落0.4個百分點,低于全省、全國2.5和0.6個百分點,外貿進出口同比下降3.6%等等。
【改革】
深化行政審批 為創業創新清障
面對復雜的經濟形勢和嚴重的高溫干旱,湛江市委、市政府保持戰略定力,沉著應對挑戰,緊緊抓住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戰略機遇,積極有序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發展動力活力被進一步激發。
截至今年6月底,我市累計調整市級行政審批事項224項、壓減幅度達40%;調整縣級行政審批事項1292項。權力清單改革試點工作穩步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后續市場監管工作扎實開展,銀行機構網點實現5個縣(市)87個鄉鎮全覆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全面鋪開。
為深化行政審批和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我市切實為創業創新服務,重點加快工商、質檢、稅務“三證合一”改革,推行“住改商”“一址多照”,推行企業注冊“一次申請、一次受理、一套材料、一表登記”,支持發展“桌面化”工廠;克服“任性”檢查,推進“陽光”文明執法,著力破除阻礙創新發展的“堵點”、影響干事創業的“痛點”和市場監管的“盲點”。
【破解】
優化企業融資服務 對接“中國制造2025”
眾所周知,實體經濟才是一個地方經濟的基石。為穩定企業生產,我市扎實開展“三服務”,針對256家減產工業企業,堅持部門與企業“一對一”幫扶;創新投融資機制,優化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落實中小微企業互保金貸款項目,建立風險補償資金池,積極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
主動對接“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行動計劃和廣東省智能制造業發展規劃,依托鋼鐵、石化、造紙等重大產業項目,加快編制臨港工業發展總體規劃。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兩化融合,加快工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湛江制造”與“湛江智造”。抓緊出臺我市科技園八條扶持辦法,引入專業園區運營商,動工建設“南方海谷”麻章科技園、霞山智慧產業城和奮勇高新區科技企業孵化區綜合大樓,打造“企業孵化+創業導師+天使投資”的新型孵化模式。
旅游投資和旅游消費是港城經濟的重要支柱,我市抓緊落實濱海城市旅游改造3844計劃,加快完善旅游設施與功能,發展在線度假租賃、旅游租車等“互聯網旅游”新業態,開發“一帶一路”沿線旅游特色。
正是憑著這些強而有力的經濟體制改革措施,我市扭轉財政收入負增長的被動局面,經濟運行穩中有升,持續向好,頂住經濟下行壓力阻擊戰初戰告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