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上午,我市召開糖業發展工作會議,分析研判糖業形勢,并就如何振興全市糖業作出具體部署。市委副書記、市長王中丙在會上要求,加快糖業轉型升級,鼓勵糖廠按市場化辦法整合兼并,提升行業競爭力。(2015年07月30《湛江日報》)
湛江是全國的產糖大市,鼎盛時期,年產糖量占全國七分之一,占廣東省一半以上,為我國4大產糖基地之一。糖業是我市重要產業,涉及農業現代化和農民切身利益,不僅是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主要稅源,還是農民就業增收的重要載體,在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市糖廠普遍規模不大,因此,要加快糖業整合重組步伐,必須以提高市場競爭力為目標,優化資源配置為手段,資產為紐帶,優勢骨干企業為龍頭,組建一批農工貿、產供銷一體化的新型糖業集團,使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資產向優秀企業家集中,資金向優勢產品集中,走集約化、規模化的路子。
食糖成本是影響糖業市場價格、供求、競爭的重要因素,是競爭的前提。成本居高不下,產品就沒有競爭力,市場就會被別人擠掉。實施低成本戰略,使成本管理符合市場價值規律,才能提高湛江糖業競爭力。我市糖業降低生產成本關鍵是兩個環節:一是在原料種植環節上,大力推廣高產高糖優良品種和先進農業技術,降低原料成本;二是在制糖生產環節上,鼓勵糖廠增加科技投入,采用先進技術,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產糖率和產品質量,降耗增效。
同時,如何開展食糖加工,開發綜合利用系列產品,也是我市糖業發展面臨的一大課題。目前,世界上不少國家和地區的制糖工業已向綜合性、多元化方向發展。如古巴已有40多種甘蔗衍生物工業;我國臺灣地區的糖業已發展成為食糖、造紙及人造板、動物飼料三大綜合性副產品,品種達20多種。我市應建立食糖產品綜合利用研究開發中心,面向市場開展產品創新活動,大力調整食糖產品結構,做好綜合利用這篇大文章,把制糖工業從單一的產業發展成為以糖為主、多個產業并舉的綜合性產業。改造傳統落后生產工藝,提升蔗渣等副產品綜合利用率,既治理了污染,又擴展糖業的延伸效益。湛江素有“甜鄉”之稱,我們只有敢打敢拼重振湛江糖業雄風,做強“甜蜜事業”,讓糖廠和蔗農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產生更好的經濟效益,使湛江優質糖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才能闖進甜蜜事業的“溫柔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