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夢何必走遠方”

接受采訪時的黃小龍。 記者 李忠 攝
黃小龍是帶頭人。他是廉江塘蓬人,黝黑的皮膚,戴著黑框眼鏡,穿著自己公司特制的T恤,T恤背后有一個大大的微信公眾號二維碼,逢人就說“掃一下唄!”。
都說做事業的人,要主動找折騰,黃小龍雖然年輕,但工作經歷折騰不少。他2006年就讀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0年畢業后第一份工作是在福田汽車北京總部物流部。工作不到3個星期,因為覺得工作環境太安逸,就離開轉到新疆烏魯木齊工作,原因是“這不是在工作,是在養老。”后來,由于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到新疆房匯鑫投資有限公司做項目風險評估。工作了兩年半后,2013年底調回北京做商業地產策劃。但是,他的心依然覺得沒有安定下來。直到今年年初回老家過年時,看到湛江發展勢頭良好,和身邊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商量后,決定回家創業。
他對記者說:“很多湛江大學生都選擇出去外面的城市發展,有多少人是愿意回家鄉發展的?其實現在湛江發展得挺好的,我覺得有夢何必要選擇遠方。我和小伙伴都有一個夢想,一定要在家鄉夢想成真,做出成績,讓身在外地的湛江人看到,回來家鄉發展,會收獲更多!人生價值更高!”
黃小龍告訴記者,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也是父母最不放心的孩子。父母得知他要回家創業,卻只見他每天往外跑,沒見到他做什么實事。心里一直不放心:“早上六點出門,晚上兩三點才回家,不是玩是什么?”他們怎么也沒想到,黃小龍一直和小伙伴在做前期的研發工作,“我一直也沒敢告訴家里人,也是這幾天我才告訴他們的。”黃小龍笑著和記者說。
共同合作的小伙伴
陪黃小龍往外跑的,還有負責平面設計工作的戚觀龍、負責后臺運營的揭英鵬和黃仁劍等。他們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湛江大學生,大學所修的專業也是各不相同。黃小龍是國際工商管理專業,兼修物流專業。戚觀龍是藝術設計專業,揭英鵬是計算機管理專業。如今,來自不同地方的幾個小伙子都有共同的特點——戴著黑框眼鏡,穿著制服,背著一個大大的“二維碼”到處跑,講起業務知識來頭頭是道。
“現在正值創業初期,一群年輕人加起班來不分日夜,常常熬夜工作到凌晨兩三點。幾個人在一起聊事業,不知不覺又到深夜。”揭英鵬說。
在工作上遇到問題時,這群年輕人馬上溝通,當場解決,不把問題留到第二天。為了有效地溝通,他們在工作中還運用微信中的企微云平臺服務,工作效率提高不少:誰要請假在微信上說一聲,馬上批準;記不住哪個客戶的電話,也運用這個軟件記下來,客戶的資料都記錄在上面;哪位員工的生日到了,還會貼心地提醒大家。這種新穎的合作方式讓這11個年輕人協作起來快速、高效、透明。
除了自己公司的小伙伴,他們還聯合七八十個廉江本地的創業青年人,在各自的創業過程中團結起來,互幫互助。 “比如我做電商,他做農產品生產,那我們就可以合作。大家各自創建的平臺可以互補,打造一個閉環生態圈。目前這些人數還在增加。”黃小龍對記者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