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那么牛,我想去看看。”從去年底開始,中國股市就牛氣沖天,吸引了不少市民入市一試身手,其中有多年前就炒過股、現在重新入市的老股民,也有對股市一竅不通、準備小試身手的“90后”。記者發現,在新入市的股民中,真正懂股票的人并不多,但他們的一個主流觀點是:“現在的勢那么好,買了股票的都賺了,我也要及時入市分一杯羹。”但也有股民擔心,現在股市飆升得那么高,心里著實有點慌,只有“落袋為安”才是上上策,尤其是經歷過2007年“牛轉熊”股災的老股民,動作更加謹慎。

牛市來襲 90后紛紛上陣試身手
90后股民李小姐是一名企業文員,從去年11月份開始炒股,已經陸續投入資金2萬元,她向我們介紹了她的炒股經歷:“我以前對股票一竅不通的,也沒有興趣,我是膽子小的人,總害怕把錢投進股市打了水漂。去年底,股市開始‘牛’起來,我身邊的同事、朋友都開始炒股了,而且都賺了,每天的話題就是買什么股、賺了多少錢,你說我能不心動嗎?”看著身邊人開始賺錢,李小姐心里癢癢,咬咬牙,拿出一個月獎金3000多元,到證券公司開了戶,成為了萬千股民中的一個。
由于最初入市時資金有限,李小姐選的是一些價格便宜的銀行股和航空股,雖然有漲,但是賺得不多。隨后她又追加資金,陸陸續續已經投入了2萬元,她說,自己的積蓄已經全部放到股市里了,現在選了一些價格較高的軍工股和房地產股,漲幅都不錯。李小姐坦言,自己并不懂股票,選什么股,全憑自己感覺和別人推薦,“最開始我啥也不懂,就和身邊的股民交流,看看她們買什么股票,后來我發現,不是他們選股票的眼光有多好,而是因為現在的勢頭太‘牛’了,股票基本都是一片飄紅的。現在我也養成了看新聞的習慣,時刻關注行業動態,學著自己分析、判斷。”炒股至今,李小姐賺了3000元,“我是新手,賺的不多,不過能有這個成績我已經很高興了。”
與李小姐同樣是新股民的張先生則認為,如今股市飆升得那么厲害,自己雖然賺錢了,但是總覺得心慌,害怕股市哪天會突然掉下來,“我是拿著準備買車的錢去炒股的,雖然我賺了一些,但是總是心里害怕,所以我的股票漲到一定程度,我就清倉賣出,就算賣出以后繼續大漲,我也不會覺得可惜,畢竟‘落袋為安’才是最安全的。”
經歷過2007年“牛轉熊”股災老股民更加謹慎
駱大姐是2006年上一輪“牛市”入市的,當時她身邊的朋友都炒股了,聽鄰居說炒股賺錢,她糊里糊涂就加入炒股大軍。入市的時候連如何買入賣出也不會,只能跟著鄰居入貨和出貨,開始,也賺了一些“飲茶錢”,讓她開心了一陣。可是好景不長,后來鄰居搬了新家,駱大姐便失去了“操盤手”,大盤下跌了,她也不懂斬倉出貨,于是就被套牢了8年。好在被套資金不算多,也不至于影響到日常開支,只是資金帳戶也隨著駱大姐炒股積極性的消失而沉睡了這么多年。
去年底,駱大姐在同學聚會中聽說股市有起色,又開始走牛了,有同學已經賺了不少,這讓閑在家的駱大姐又對股市產生興趣。畢竟,吃一塹,長一智,經歷了上一輪的“牛市”到“熊市”,股市的風險和規律也讓駱大姐交了“學費”,心里承受能力強多了。這次,駱大姐把帳戶交給一位懂得電腦的同學操作,又讓兒子幫她在手機上裝上股市行情和交易系統軟件,隨時操控,兩路出擊。目前,隨著大盤不斷上攻,駱大姐不但原來套牢的資金解了套,而且,又賺到了“飲茶錢”。不過,這次駱大姐學精了,她的資金帳戶總會留有“彈藥”,隨時準備補倉或出逃。
某事業單位的林女士單身帶著兒子,兒子身體不好,平時花銷不少,經濟比較緊張。聽說股市可以賺錢,林女士也想嘗試一下,不過,單位的工作是不允許炒股的。有朋友就給林女士出主意,讓她把不多的積蓄交給證券公司的職業操盤手來操盤,賺了錢再分成。如此一來,雖然賺錢的速度慢些,但還是有比銀行存款利息多很多,很是劃算。不過,資金給人家操控,炒虧了就是自己買單,風險也蠻大的。明知有風險,林女士也只能是看一步、行一步,畢竟,現在每天的行情基本都是挺吸引人的。相比其他投資方式,林女士還是看好中國的股市。不過,也有老股民說,在這個點位炒股,也怕重演“賺點‘甜頭’,輸了‘大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