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開發區按照建設“宜業宜居宜游”的現代化大工業新城定位,著力打造鋼鐵、石化、造紙“三大產業航母”,充分發揮“三大航母”的“磁吸”效應,積極推動旅游業發展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標簽。2014年,全區總接待人數為472.26萬人次,同比增長10.24%,全區旅游行業收入總額為361451.7萬元,同比增長31.39%,旅游總收入及增量均列全市前茅。旅游收入排名全市第一,旅游收入增量排名全市第一,旅游科學發展綜合排名全市第一。2015年,截至5月20日全區總接待人數為182.3萬人次,同比增長11.32%,全區旅游行業收入總額為152350.7萬元,同比增長28.47%。
發展“宜游”新城得天獨厚
旅游業是第三產業的龍頭,行業關聯度大,產業帶動性強,具有廣闊的前景。加快旅游業發展,對帶動交通、商貿、文化、農業、房地產等相關產業發展,推動經濟發展增長,調整產業結構,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城市知名度,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湛江作為南方沿海城市,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城里有海、海在城中的海灣城市,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以發展濱海休閑度假旅游為窗口,“湛藍的海、湛藍的天”的城市品牌門戶正向世人打開,隨著南三島、特呈島、東海島、硇洲島、南屏島和湛江灣“五島一灣”濱海旅游逐步開發,開發區發展旅游業更是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帶一路”助推迎來新契機
作為我國南海大后方、西南出海大通道和華南西南沿海深水大港口,湛江已經列為國家“一帶一路”海上合作戰略支點城市。同時,湛江被列入“絲路風情·椰海風情之旅”三大重要城市之一,入圍“海上絲路”首批精品旅游線路,這為湛江發展濱海城市旅游,放飛“湛江夢想”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開發區充分發揮鋼鐵、石化、造紙的產業優勢,打造經濟發展支撐點,重點規劃建設鋼鐵產業區、石化產業區、高新科技產業區、現代制造業區、中軸線中央商務區、龍海天旅游休閑區等“六大主體功能區”。以龍海天、硇洲島為核心,結合“海上絲路”旅游線路的開發,將發展旅游、商貿服務、生態保護相結合,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和突出本土特色,引客入湛、引客入區,打造湛江濱海旅游新亮點。
新常態下精心謀劃新發展
按照“科學規劃、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原則,開發區科學制定和完善全市旅游發展規劃,加強旅游資源保護,優化旅游資源整合和產品布局。
一是抓全域發展。以全省、全市一盤棋的戰略思維,完善城市配套設施,發揮好集群效應,提升城市內涵,打響精品“絲路”品牌。二是抓開放發展。融入“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格局,加強對外合作與交流,積極開展同兄弟市區的旅游開發交流和共建,進一步營造對外交流的良好環境。三是抓特色發展。以海洋為主題、綠色為基調、靚麗環境為依托,大做“海”文章,全力打造“6S”(大海—Sea、沙灘—Sand、陽光—Sun、溫泉—Spring、運動—Sport、購物—Shopping)系列旅游產品,開發特色旅游項目,不斷豐富其內涵,把開發區建設成為特色鮮明、海內外游客向往的觀光度假旅游目的地。四是抓和諧發展。堅持以更好的服務群眾、惠及群眾為出發點,助推旅游扶貧,注重培養發展旅游業農(漁)村村民的旅游和產業意識,引導群眾發展投資少、風險低的農家樂、鄉村游等旅游項目,推動漁家樂等鄉村旅游加快發展。注重集約型、環保型開發,完善旅游業發展的保障措施,堅持保護為先,有序開發,努力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