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湛江市最年輕的農業產業之一——長山茶,今年又迎來了春茶大豐收。人們望著滿山迅速發展起來的一畦一畦碧綠茶園,聆聽著茶山上傳來茶農的歡快笑聲,不禁發問:作為“扶貧產業”的長山茶為何能快速崛起,一路春風,成為撬動全鎮發展帶動山區農民致富的支柱產業呢?
昔日荒山野山 如今金山銀山

長山鎮崛起一幢幢農民“茶樓”。記者 賴寒霜 攝
饅頭似的山頭,碧綠的茶園,長山鎮李屋村民正在趕摘春茶,盡管艷陽高照,農民還是趕在中午前把一筐筐含著晨露的茶青送到鎮墟上的各家茶廠,茶廠以10多元1斤收購春茶,茶農賺得笑不攏嘴。村民李大民種茶4畝多,當天是最后一批春茶送來,他笑瞇瞇地說,春茶價高開好頭,3畝茶收摘春茶3000多斤,三四萬元到手了,接著還有夏茶、秋茶、冬茶,一年采茶五六批,雖然比不上春茶好價,但一年一畝賺個兩萬塊沒問題!
記者直奔偏遠的瓦瑤排村,那里是“地無三尺平”的山區,以前都是崎嶇難走的山路,如今一條嶄新的水泥路直通山上茶園。副鎮長揭峰對記者說,這里的茶農富起來后自己掏錢修路,貧窮的山區有了茶園,一切都在改變。
瓦瑤排村民也在趕收春茶,引來了一些觀光游客,茶農張我得一邊采茶一邊介紹說,以前這里都是荒山野山,農民種的木材都運不出去,窮得叮當響。2002年湛江市委固本強基隊進駐后,開始推動全鎮茶業發展,無償提供金萱等優質茶種苗,還給補貼款,并牽線讓農民與公司結對成為“公司+農戶”模式,長山茶業從此興起。張我得剛開始種了五六畝茶樹,目前發展到180多畝,一年收入超200萬元,成為當地響當當的種植戶。
他環指著山頭說,你們看,現在周圍的盎村、瑞坡村的農民都搶著種茶,滿山都是茶園了,荒山變成農民賺錢的金山銀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