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機所倉庫里堆放著制作菠蘿葉纖維紡織品的菠蘿原麻材料。 記者 吳智恒 攝
遭遇:市場難覓“菠蘿衣襪”蹤影
早在2006年,首個菠蘿葉纖維制成的襪子就在湛江問世,為何至今在省內超市仍難覓菠蘿葉纖維織品的蹤影呢?
據了解,2006年“菠蘿襪”的問世,僅僅意味著利用菠蘿葉纖維制成織品的全套技術工藝初步形成,但由于產品品種單一,“菠蘿衣襪”在檔次和品相上,與市場上的普通衣物還有較大差距,無法滿足上市需求。
科研人員從未停止對菠蘿葉開發利用的研究。2012年前后,農機所逐漸研發出襪子、衣服、席子等菠蘿葉纖維系列產品,款式和品種達到幾百種。
“經歷近20年的開發研究,菠蘿葉提取纖維做衣物的技術工藝和裝備水平,直至近兩年才走向成熟和完善。”張勁說。

洗滌菠蘿葉纖維。
“菠蘿衣襪”屬于麻織品,在我國南方地區,群眾對麻織品認可度不高。與化纖、棉織品相比,麻織品的品相和顏色處于劣勢,盡管它具有吸濕、透氣、抗菌等性能,但在廣東并沒有打開市場。
“菠蘿衣”問世后,曾擺進省內一些超市的貨架上售賣,由于銷量不好,后來相繼撤下。例外的是,“菠蘿襪”在擦鞋店有一定銷路,因為客人有充足時間了解其特性。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菠蘿衣”在海南一些菠蘿種植園內售賣,銷量還不錯,充當旅游景點的“配角”。“菠蘿衣”還頗受港澳臺及外國消費者的歡迎,對于一些外國人而言,呈淡黃色的原色襪才是他們的首選。

菠蘿葉纖維梳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