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記者從市工商局獲悉,2014年全市新增市場主體3.3萬戶,其中私營企業4413戶,個體工商戶2.66萬戶;全市實有市場主體達20.39萬戶,同比增長11.2%;個體私營經濟從業人員增加16萬多人,同比增長30%,累計達50.33萬人。
據悉,2012年下半年,湛江率先在粵東西北地區中啟動商事制度改革。2014年來,我市深入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激發市場活力,全力服務湛江經濟發展。

不斷刷新“湛江速度”
2012年下半年,省把湛江列為市場監管體系建設試點市,湛江市搶抓這一難得機遇,先行先試,主動作為,大膽探索,勇于創新,在粵東西北地區中率先啟動商事制度改革,走出了一條欠發達地區商事制度改革的新路,有效釋放了市場活力。市場主體明顯增加,創業帶動明顯增強,營商環境明顯優化。
湛江雖然不是省的商事制度改革試點市,但我市堅持先行一步,大膽試驗。2013年10月,我市出臺了湛江市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方案及系列實施辦法,著力放寬注冊資本、經營范圍、住所等市場準入條件,把創新登記方式作為商事制度改革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在全省率先推出工商登記“兩個一”服務。
“‘兩個一’服務是指工商登記事項‘一個窗口許可’和企業登記注冊一體化。實施‘一個窗口許可’,將分散于各科室的工商登記事項全部剝離并進駐市行政服務中心工商窗口辦理,在窗口的任一崗位均可辦理所有工商登記業務,真正實現‘一站式’服務。實施企業登記注冊一體化,全市工商登記窗口均可受理全市非本轄區企業登記資料,在全省工商系統率先實現‘就近受理、遠程登記’,打破區域限制,企業辦照更加方便快捷。”市工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據悉,在改革實踐中,市工商局兩小時為寶鋼湛江鋼鐵有限公司辦結注冊資本變更手續,1小時辦結光大銀行湛江分行設立登記,不斷刷新“湛江速度”。
啟動商事制度改革兩年來,全市新增市場主體6.3萬戶。特別是商事制度改革正式啟動的2013年,市場主體增速高達5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0個百分點,排全省第二,粵東西北第一。兩年來新增私營企業8605戶,個體工商戶5.28萬戶,兩項增量占市場主體增量的97.4%;個體私營經濟從業人員增加31.94萬人。全力改善政務、誠信、治安和交通四大環境,降低企業營商成本,吸引多元投資。
放寬條件注冊享便利
近年來,越來越多國企、央企紛紛“搶灘”湛江,準備在這片投資熱土上“大展拳腳”。一名企業負責人表示,湛江在全面推進商事制度改革中,放寬了市場準入條件,使企業在湛江注冊更便利,在湛江發展的空間更加廣闊,這也是企業家們樂意到湛江投資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4年,我市推行工商登記從“先證后照”向“先照后證”改革,大幅精減工商登記前置審批,108項審批事項改為后置,只保留13項前置審批登記事項,前置審批事項壓減近九成,最大限度放開一般生產經營活動,從根本上解決“辦照難”問題。同時,全面清理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先后調整、取消、下放行政審批282項;簡化工商注冊程序,登記事項由原來12項減少到8項,營業執照由15種減少到1種,各類法律文書表格減少三分之二。
在創新審批服務方式方面,健全網上辦事大廳,市直55個部門1012項政務服務事項進駐省網上辦事大廳湛江分廳,31個部門實行網上受理、審批和辦結;建立市、縣、鎮、村四級服務體系,推行電話、手機、微信、微博辦理。工商部門實施“5115”標準化服務。申請人在登記注冊大廳取號等候不超過5分鐘,辦理不超過1小時,名稱預先核準當場辦結,執照1個工作日發出,最長不超過5個工作日。
市工商局還深化服務層次,支持幫助企業申請冠省名、國名和組建企業集團,做大做強,提升競爭力。2014年,全市新增300家企業冠省名,同比增長124%;累計登記企業集團60家,其中國家級集團6家,省級集團44家。做好股權出質登記和動產抵押登記工作,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共辦理股權出質139筆、動產抵押登記158份,幫助企業融資280多億元,其中,為晨鳴紙業辦理了50多億元的抵押登記。
此外,我市工商部門制定了商標培育計劃,分梯隊培育,支持企業申請著名商標和馳名商標。指導成立了湛江商標協會,全力推進商標戰略實施,增強企業競爭力。全市新增省著名商標10件,中國馳名商標2件,累計擁有注冊商標近3萬件,著名商標103件,馳名商標15件,走在粵西、北地區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