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國家統計局湛江調查隊了解到,根據其對我市正常經營的小微服務業企業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15年湛江小微服務業企業資產規模明顯擴大,企業用工及整體就業平穩,但是稅費負擔仍然較重,加上面臨著用工成本上升快、市場需求不足、企業流動資金緊張等突出問題的困擾,導致經營下行壓力大,迫切希望相關職能部門給予關注和加大扶持力度。
發展:資產規模明顯擴大用工及整體就業平穩
據悉,本次被抽樣調查的共有85家湛江市小微服務業樣本企業,分布于全市各縣(市、區),涉及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10個門類的企業。
2015年這85家小微服務業樣本企業期末資產合計為52487萬元,比2014年增長12.52%;從業人員合計1533人,比2014年增長2.06%;應付職工薪酬合計6031萬元,比2014年增長16.21%。78.8%的樣本企業員工離職率低于10%,14.1%的企業員工離職率在10%-20%,2.4%的企業員工離職率在20%-30%,4.7%的企業員工離職率在30%及以上。其中,88.2%的員工離職的原因是員工主動離職,8.2%是其他原因,只有3.5%的離職原因是企業解除勞動合同。
調查中,企業反映當前面臨的突出困難和問題有:“三大難題”制約經營發展,稅費負擔仍然較重,信息化建設程度不高。
困難: “三大難題”制約經營發展跟進“互聯網+”步伐滯后
2015年,這85家小微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合計為20900萬元,比2014年下降6.67%。其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的企業有30家,下降面達35.29%;實現營業利潤合計由2014年同期的1490萬元下降到670萬元,同比下降54.98%。發生虧損的企業共21家,虧損面達24.71%。
當前企業經營下行壓力大,主要受用工成本上升快、市場需求不足和資金緊張等“三大難題”所制約。其中位居榜首的是用工成本上升快,有49.4%的企業受其困擾。根據企業經營指標計算,2015年這85家樣本企業職工的人均月工資,由2014年同期的2880元上漲到3280元,增長13.86%;居第二位的是市場需求不足,有43.5%的企業面臨這一突出問題;居第三位的是資金緊張,有30.6%的企業面臨這一突出問題。
調查問卷還顯示,69.4%的企業認為“較難或很難招聘到具有專業技術水平的員工”,這表明招工難問題依然制約小微企業的發展。
2015年,隨著“營改增”的推進,增值稅在覆蓋面上超過營業稅,成為小微服務業企業的主要稅種。但據樣本企業反映:稅費負擔仍然較重,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小微企業的眾多開支不能提供相應發票進行抵扣,導致應納稅額過高,稅費壓力較大。
在國內外互聯網經濟發展如火如荼的今天,湛江市小微服務業企業跟進“互聯網+”的步伐卻偏慢,對互聯網的運用仍停留在比較淺層運作,未能充分結合本企業的行業特點,實現真正的與“互聯網+”有機結合。調查顯示:仍然有55.3%的企業沒有進行過信息化建設,27.1%的企業信息化建設主要目的是企業宣傳和推廣,其余17.6%的企業信息化建設主要目的是信息發布、網上采購或銷售、人力資源管理等。
值得關注的是,湛江市小微服務業與“互聯網+”融合不足,還表現在落后的招工方式上。只有27.1%的企業是通過網上發布信息進行招工,其余72.9%的企業都是通過老員工介紹、人力資源市場或勞務派遣公司等傳統方式進行招工。
建議:加大扶持,切實為企業減負鼓勵引導企業創新經營模式
結合樣本企業的需求,國家統計局湛江調查隊建議:
繼續加大政策扶持尤其是落實稅費減免的力度,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生產成本的持續上升,給我市正處于發展壯大階段的小微服務業企業帶來了較大壓力。在85家樣本企業中,有49.4%的企業期盼政府相關部門加大政策扶持及落實力度,40%的企業期盼加大減免稅費政策力度。建議政府及相關部門出臺有針對性的稅收優惠政策,通過提供創業補貼、加大稅費減免等手段,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支持企業發展壯大;尤其需要擴大增值稅的扣進項稅額的項目范圍,切實減輕小微企業稅費壓力。
搭建信息化等就業平臺,不斷滿足企業用工需求。為解決招聘渠道狹窄的難題,政府和各企業應當共同努力尋找方法,搭建信息化等多種形式的人力資源交流服務平臺,積極吸納優秀人才。定期舉行專場招聘會,吸納農村轉移勞動力進行二次就業,充分保障本市用工崗位及優先滿足本市勞動力的就業需求。
鼓勵和引導企業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扶持創新商業模式。小微服務業企業面對愈發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要想生存發展,必須依靠開拓創新和敏銳的商業嗅覺,把握市場機遇。“互聯網+”是適應當前經濟新常態的發展熱點,因此,我市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應加大鼓勵引導和扶持創新的力度,為湛江小微服務業企業融合“互聯網+”創新經營提供支撐,扶持企業創新管理機制,營造良好的創新發展氛圍。同時,企業也應進一步增強自身核心競爭力,積極尋求轉型升級,實時跟蹤行業政策變動,適時創新商業模式,及時把握和適應經濟新常態的市場需求,推動企業做大做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