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來自廣西百色市田東縣的農民工凌正飛凌晨5點鐘就起床,6點鐘與其他12位老鄉坐上拖拉機,趕到徐聞農民鄧堪伯的菠蘿地——位于雷州市雷高鎮的10多畝農田。
7點多鐘,附近幾個村莊過節的鞭炮噼里啪啦地炸開了,節日的氛圍沒影響他們勞動賺錢的勁頭,凌正飛戴上手套、挑上收果筐,走進已滿園金黃的菠蘿地。
婦女收果,男人挑擔鮮果出園地并裝上大貨車。凌正飛是30多歲的小伙子,個子不大,但力氣有的是,挑上一擔擔的菠蘿健步如飛。“干農活,就是賣力氣,沒力氣別吃這口飯。”凌正飛挑出兩大筐的菠蘿走出園地,氣也不喘地用不純正的雷州話對記者說。
到了中午,“老板”鄧堪伯送飯菜到田頭,勞累了半天的10多位農民工放下農活,席地而坐吃飯,負責挑擔的男人還有兩斤白酒和鴨頭等下酒菜,他們都說,喝了酒才有力氣挑運菠蘿,“老板”要對我們好,否則一天摘不完這批果上市,受損的是他——我們彼此合作多年已成熟人。
快速吃完中午飯后,這些男人婦女又下地干活了。到了下午5時,15畝約60噸的菠蘿全部收摘完畢,裝上大貨車北調。這時,收果的農民鄧堪伯滿意地就給他們發工錢,每人360元。
凌正飛抖了抖手中一天勞動所得鈔票說,挑擔是重活,如果論斤給錢,他今天收入會超過400元,但大家是一個團隊,照顧婦女,平分嘍!
晚上回到曲界鎮,他吃完飯就約好記者,一起到曲界鎮農民林青家里喝茶聊天。凌正飛說,他們倆已成為朋友,勞累一天后常來這里喝茶。
幾杯熱茶后,話匣子打開了:他10多年前就跟叔叔來徐聞當農民工,叔叔賺足錢回老家建洋樓不再來了,他依然留在這里。“今年春節正趕上菠蘿上市旺季,就舍不得回去,一天起碼賺個三百元!”凌正飛熄滅手上的香煙,笑了笑說,在徐聞當農民工大多是廣西人,有兩三千人,大部分回去過節了,部分依然留在這里好賺錢,清明節再回去。
凌正飛在曲界當農民工已有13年,粗短身材,一對肩膀常年挑菠蘿、香蕉、肥料等,已練得硬邦邦。他說,在徐聞干農活比在珠三角打工賺錢還多,有時人家叫去蕉地挑擔香蕉出園地,按一斤5分錢算,一天挑一萬多斤,能賺五六百塊,菠蘿呢,一斤六七分錢,一天也能賺四五百元,就是下地種菠蘿、挑水等相對輕松的農活,一天也能賺300元左右,只要勤勞,一個月可賺萬來塊,所以他都舍不得離開這里。
徐聞農活最繁忙的是冬春季節,北運蔬菜、菠蘿、反季節香蕉等農產品這時候紛紛上市,到處都需要干活的農民工,這時,農民工每天都到園地賣力氣。“一年360多天,出勤干活兩三百天,雖然很勞累,但吃得好睡得香,想偷懶也可以,自由自在,所以比到工廠打工好多了。”凌正飛舒展一下身體,心滿意足。
與其他農民工一樣,凌正飛也在鎮墟上租住一間小房,月租是200元,每天勞動回來,就與朋友喝酒玩耍,有時也上縣城卡拉OK房瀟灑一回,第二天一大早又到地里勞動——雖然花費不少,但他說,一年也能剩下四五萬元。
凌正飛現在還是單身,但他信心滿滿:再干兩年,回老家建房結婚!
晚上10點多,凌正飛站起身來,說要早點回出租屋睡覺,養足精神,明天一大早又去摘菠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