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硇洲一個硇洲鮑魚苗的培育場里,一群鮑魚苗依附在鮑魚“凳子”上。 記者 劉冀城 攝
受海洋資源環境所限
“1994年,硇洲鮑魚曾經賣到每斤1000元的價格,這么好的市場價格,也引發了大家養殖鮑魚的狂熱,可惜海洋資源有限。”梁愛周說。記者在走訪硇洲島數名曾養殖硇洲鮑的場主獲悉,最佳養殖點僅有硇洲島東邊大概5公里長的一帶海域,那里不僅有適宜鮑魚生存的礁石群,最重要的是有豐富的海藻類生物供鮑魚食用。硇洲鎮副鎮長王和偉告訴記者,由于多年無序開發養殖,加上大霧天氣頻繁出現導致的病害等因素,硇洲鮑養殖面積逐年縮小。特別是2000年,由于養殖密度大,海洋污染大,當年養殖鮑魚的人幾乎賠光。“2000年最高峰養殖沉箱達到5萬個。”王和偉說。

在硇洲一個硇洲鮑魚苗的培育場里,一群鮑魚苗依附在鮑魚“凳子”上。 記者 劉冀城 攝
記者走訪發現,整個硇洲島上現在只有兩家培育鮑魚苗的苗廠,而且規模比較小。“你想象不到,當年苗廠多的時候就有上百家。受海洋生存環境和資源所限,大家這幾年都慢慢退出了鮑魚的養殖,現在這一片海域放的鮑魚養殖沉箱大概只有4000個。”培育鮑魚苗的小伙子譚海波對記者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