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記者從湛江檢驗檢疫局獲悉,今年以來,因中國—東盟原產地證書所具有的“零關稅”優勢,使越來越多的“湛江制造”走進了東盟市場,湛江與東盟貿易呈現快速增長的良好態勢。
據統計,今年1—5月,湛江口岸經檢驗檢疫部門簽發的區域性優惠原產地證達1250份,簽證金額為5830萬美元,簽證份數和金額與去年同比分別增長了55%和43%,其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優惠原產地證的增長尤為明顯,僅次于一般原產地證書,躍居各類原產地證簽證量的第二位,簽證產品主要以農產品、水產品、小家電、鋼鐵制品及紙制品為主。
然而,在湛江與東盟貿易呈現快速增長的良好態勢下,隨之而來的是東盟各國的貿易保護也在加強,大大影響了企業在東盟海關的貨物清關和本應享受的關稅優惠。例如,東盟國家為保護本國產業發展,頻繁利用技術貿易措施(TBT)和貿易救濟等手段,2015年,東盟國家累計發布TBT通報達93項;今年1季度,已發布34項,其中泰國21項,位居首位,涵蓋了工程車輛、家電、燈具、鋼材及食品農產品等。東盟退證查詢數量居高不下,退證查詢成雙方貿易阻礙。
對此,檢驗檢疫部門提醒相關外貿企業,要高度重視東盟各國貿易保護措施,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企業要規范原產地證申報,按照貨物原產情況如實申報。貨物描述須規范,產品名稱須詳細,以使驗貨的海關官員可以識別。要據實準確錄入海運、空運或者陸運的裝貨港、到貨港及運輸路線,對于途經非締約方中轉的貨物,還應注明轉運地。特別提請企業注意的是,若商品經香港或者澳門等地轉運至東盟各國的,可向當地中檢公司申請辦理“未再加工證明”,部分東盟國家可能會向進口商要求提供相應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