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統計局湛江調查隊通過召開座談會、上門走訪、問卷調查等方式對我市相關職能部門及10家重點建筑企業開展調查,了解我市經濟新常態下建筑行業發展情況。調查結果顯示,隨著國內經濟增速放緩,我市建筑業由3年前的高速發展期步入調整期。去年,我市建筑業完成總產值460.16億元,同比增長7.4%。
數據:增速有所放緩
據統計,2011—2013年湛江市建筑業發展迅速,完成總產值分別為204.36億元、247.48億元、332.94億元,同比增長21.8%、21.1%和34.5%;進入2014年以后,湛江市建筑業的發展進入調整期,增長速度有所放緩。2015年,10家受訪企業實現營業利潤4.5億元,同比增長51.7%,增幅同比下降13.5個百分點。預計今年上半年營業利潤為1.73億元,同比減少1.6%。
原因:幾方面制約發展
調查顯示,當前我市建筑企業發展面臨以下幾方面制約:一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夠。據調查,受訪的10家企業中,在二季度,僅有1家享受到社會保險的政策扶持,2家享受到稅收政策優惠。
二是拖欠工程款現象嚴重,影響企業正常運轉。10家受訪企業中,7家表示今年二季度被拖欠的工程款有所增加。
三是產能過剩加劇同業競爭。據調查,八成受訪建筑企業表示市場競爭激烈是當前企業面臨的突出問題。
四是成本上升快。據調查,10家受訪企業中有7家表示用工成本上升快,3家認為原材料成本上升快。目前,小工每人每天200元,大工、木工每人每天300元,水工每人每天250元,企業成本持續上升,利潤空間不斷受到擠壓。
五是國有建筑企業改制困難。調查發現,湛江市大部分國有建筑企業由于歷史原因普遍存在企業債務過多、人員包袱重、社保壓力大等問題,退休、下崗人員數量較多,企業負擔過重大大制約了企業的發展,造成人才流失,削弱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機遇:“一帶一路”的新機遇
根據廣東省“十三五”規劃,廣東將加強廣州港、深圳港、珠海港、湛江港、汕頭港等港口建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港口園區建設,加強與沿線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同時,廣東省投入200億元成立絲綢之路基金,重點支持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基礎設施、產業園區、能源資源、農漁業、制造業和服務業等重大項目建設,兼顧國內“一帶一路”交通樞紐型項目。積極引導企業和個人通過自貿區的服務平臺,到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進行投資。目前,湛江市已被列為國家“一帶一路”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城市之一。這都為湛江建筑業企業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