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撐起我市經濟的“半壁江山”。近年來,市發改局始終堅持多措并舉的發展改革方針,通過加快簡政放權、做優服務環境等措施,著力打造有利民營經濟的市場環境和服務環境,全力推進民營經濟發展。
搭建服務平臺 優化政務環境
“各業主單位到市行政服務中心發改窗口申報,對材料欠缺的一次性告知補充完整,對材料已齊全滿足立項條件告知具體辦結日期。”在6月3日召開的全市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工作會議上,市發改局局長鐘勝保親口承諾。
近年來,市發展改革局堅持“放管服”三管齊下,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充分激發市場活力。簡政放權成效顯著,目前,承接、下放、轉移職權30項,放開市場118項,保留職權88項,比2014年減少權責事項148項。并將項目審批、核準立項時間由原法定20個工作日縮短為5個工作日,備案項目立項時間由原5個工作日承諾縮短為2個工作日,極大提高了為企業和群眾辦事效率。
下一步,將全面推行“一門式一網式”審批改革,推動項目投資建設直接落地改革試點,啟用新備案系統全面實行網上備案,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
降低經營成本 助企輕裝上陣
一組數據說明了企業切切實實降低了經營成本,減輕的負擔:2015年,市發改局促進工商業用電同網同價政策的落實,每年減輕我市企業負擔1.46億元;取消、降低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和小微企業項目收費等共計159項,每年減輕企業負擔2.2億元;免征16家混凝土企業價格調節基金360萬元。
今年,市發改局再推出一系列企業“減負”措施:再次降低一般工商業用電價格0.58分/千瓦時,預計減輕工商業企業用電負擔1600萬元;調整價格調節基金不再以社會征集方式征收,全市每年減輕企業和群眾負擔1.06億元;從今年10月1日起,將繼續取消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34項,預計年減輕企業負擔3.25億元。
積極爭取資金 扶持企業發展
去年以來,市發改局積極爭取上級各類扶持資金和專項建設基金貼息貸款,其中,民營投資項目所獲得基金占專項建設基金總額的57.4%。這些資金主要用于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農村民生、社會事業、公共服務等領域。另外,還爭取臺風“彩虹”救助重建資金0.9億元。
下一步,該局將繼續統籌謀劃,加大各類扶持資金爭取力度,有效利用國家專項建設基金、新型城鎮化試點、返鄉創業試點和省預算資金以及吸納社會資金等利好政策,擴大有效投資,讓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知道投什么、誰來投、怎么投,促進資金與產業政策有效對接,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
破解瓶頸難題 推進“三服務”
2015年,市發改局干部下基層244人次,走訪企業單位85個,重點協調解決了項目建設速度緩慢、配套設施不到位、用地指標緊張以及征遷難等問題,疏導解決各類問題262項,為項目加快建設提供了良好服務。
今年,在深入分析經濟運行走勢,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同時,該局將繼續深入推進“三服務”活動,著力協調解決好制約項目建設的瓶頸問題。例如,通過協調做好項目選址與土地利用的有效銜接,解決重點項目和民營項目用地問題。通過積極推廣PPP合作模式,推進一批成熟的項目作為試點。通過強化服務,當好施工調度,幫助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