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產地證作為開拓國際市場的一把“金鑰匙”,有力地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但是,一些國家地區的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3日,記者從湛江檢驗檢疫局了解到,國外以退證查詢作為隱形壁壘,極大影響了自貿協定紅利釋放,我市外貿企業須警惕。
據了解,隨著我國自貿區戰略的加快實施,特別是自去年12月20日中韓、中澳自由貿易區協定正式實施以來,湛江轄區內企業逐步享受到中韓、中澳自貿協定帶來的關稅減免、訂單增加、客戶穩定以及市場多元化的利好,區域性產地證呈大幅增長。今年一季度,經檢驗檢疫部門簽發的各類原產地證書2238份,簽證金額1.4億美元,共為湛江出口企業減免關稅380多萬美元,其中區域優惠原產地證書687份,簽證金額2907萬美元,增幅高達53.69%,區域優惠原產地證已成為“湛江制造”產品進入自貿協定國家市場的“金鑰匙”。
然而,在當前全球經濟復蘇緩慢的背景下,一些國家地區的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國外原產地退證查詢呈現濫用趨勢。據了解,一季度,我國共收到進口方退證查詢2000余份,查詢內容涉及到原產地證書真實性、準確性、原產地標準、直運規則和生產商等各方面的內容。查詢產品主要為出口鋼鐵、機械設備、有機化學品。查詢國家以東盟尤其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越南為多。
據悉,根據國際行政合作原則,當進口國海關對原產地證書有疑問時,可以進行例行查詢或專題查詢。查詢國部分海關對貨物采取暫緩或取消給予關稅優惠待遇、暫緩放行等措施,將導致企業不能及時享受關稅減免,延長清關流程,極大影響了自貿協定紅利釋放。
對此,檢驗檢疫部門提醒我市外貿企業:應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減少與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尤其是東盟國家產業重合度。同時,進一步提高原產地證申報水平,如實準確填制原產地證書,以充分利用原產地優惠政策開拓國際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