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1月20日電(記者 張建松)走進國家重要野生植物種質資源庫辰山中心種子冷庫,零下20攝氏度的寒氣撲面而來,一排排整齊編號的收納容器中,是進入“深度睡眠”狀態的各類野生植物種子。
經過8年多采集,辰山中心已保存的飽滿種子總量近日突破一億粒,達114496842粒,來自4588個采集單元。

11月19日,葛斌杰在辰山中心種子冷庫里工作。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
據上海辰山植物標本館館長葛斌杰介紹,辰山中心自2017年9月起正式在華東地區開展系統性種子收集與保存工作。這一億多粒種子采自全國17個省45個市100個縣,全部來自野生植物,涵蓋159科785屬1950種。其中,中國特有種323種,珍稀瀕危植物68種。
僅依賴就地保護難以確保植物物種遺傳多樣性的延續,建設遷地保護體系,形成“就地保護+遷地保護+種質資源長期保存”的互補格局,是保障植物多樣性安全的必然選擇。

11月19日,葛斌杰在辰山中心標本館整理新采集種子的憑證標本。 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
“遷地保護的核心價值,就是把野生植物的遺傳多樣性保存下來,為未來恢復、回歸、研究和利用留備份。通過低溫干燥技術建立的種子庫對野生植物種質資源進行保藏,是當前性價比最高的一種遷地保護策略。與傳統方法相比,種子庫在保存稀有等位基因的有效性和增加物種的遺傳多樣性等方面更具優勢。”葛斌杰說。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全球已有1750多座植物種子庫,保存了700萬份以上的種質資源(含種子、插條等材料),共同守護著人類糧食與生態安全。

11月19日,在辰山中心拍攝的植物種子標本墻。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
據葛斌杰介紹,并不是所有成熟的種子都可以采用種子庫的方式保存。由于目前大部分種子庫采用干燥加低溫的方式實現種子活力的長期保存,只有“正常型種子”才能進入種子庫長期保存。種子庫按采集單元采集種子,除了飽滿種子本身以外,還需要臘葉憑證標本、野外數據、DNA材料和圖像等一整套實體材料和科學數據。當種子完成全部處理流程并檢測合格后,方可入駐種子庫進入“深度睡眠”狀態。
依托種子庫,上海辰山植物園近年來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種子科普活動和展覽,將科學與美學交織,深受公眾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