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5日,記者從湛江市雷州青年運河管理局獲悉,11月1日,經系統性修繕的鶴地水庫青年亭正式對外開放。
青年亭的歷史始于六十余年前的“戰天斗地”歲月。20世紀50年代末期,30萬湛江人民肩挑手扛、風餐露宿,僅用14個月便筑成廣東最大“人造海”——鶴地水庫,徹底終結雷州半島“十年九旱”的困境。1960年,為銘記建設者的不朽功勛,運河管理局在鶴地水庫主壩左側的煲罌耳嶺上建成青年亭。1961年,文豪郭沫若登臨亭上,感懷青年建設者的壯舉,揮毫題寫“青年亭”三字,筆鋒蒼勁藏著對一代人青春的禮贊。如今這方匾額依舊熠熠生輝,成為最珍貴的時代印記。
煥新后的青年亭靜守鶴地山巔,四周松林環繞、四季常青。登亭遠眺,122平方公里的庫區如“人造海”鋪展,磅礴大氣,波瀾壯闊;100余座小島似翡翠散落湖中,飛鳥掠水漾開粼粼波光;7.9公里長的大壩如巨龍臥波,“鶴湖煙雨”的詩意與水利工程的壯闊完美融合。
不少游客打卡“水天一色”景觀(如圖,通訊員揭育聰 攝)。社交平臺上“鶴地水庫青年亭重啟”話題熱度攀升。
青年亭周邊同樣熱鬧非凡,游客在“雷州半島青年運河工程總指揮部”舊址駐足研讀史料,親子家庭則沿著新修的環亭步道尋訪景致。運河管理局的建庫開河紀念館與青年亭形成游覽動線,館內展陳與亭中歷史印記相互印證,構成沉浸式紅色教育場景。
據雷州青年運河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青年亭修繕嚴格遵循“修舊如舊”原則,同步升級改造總指揮部舊址、環亭步道、停車場等多項配套設施,且全程注重生態保護,避免影響水庫水源。
湛江日報、湛江云媒客戶端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