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遂溪縣界炮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利用閑置校舍發展靈芝產業。 記者張鋒鋒 攝
近日,記者走訪遂溪縣多地發現,閑置校舍正煥發生機:界炮鎮坦塘小學閑置校舍改造為藥食菌培育基地,菌菇飄香里藏著致富密碼;洋青鎮水流初中轉型公辦幼兒園,朗朗童聲破解“入園難題”;江洪鎮姑寮小學化身雙館融合體,老建筑流淌著新活力……
近年來,遂溪縣堅持“資源整合、因地制宜、效益優先”原則,以“一校一檔”動態管理為抓手,實施“一校一策”精準盤活,讓閑置校舍成為賦能“百千萬工程”的重要載體。目前,全縣7處校舍改造項目全面投用,12處啟動改造并部分釋放功能,在產業發展、民生保障、基層治理等領域取得顯著成效。
產業驅動:舊校舍育出“新財源”
聚焦鄉村產業升級需求,近年來,遂溪縣創新“村企合作”模式,推動閑置校舍向產業基地轉型。
界炮鎮精準對接幫扶資源,聯動省消防救援總隊、中交廣州航道局引入廣東問祥藥膳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投資超千萬元將坦塘小學改造為珍稀藥食菌培育基地。依托中國科學院廣州微生物研究所技術支撐,基地建成1座標準化菌孢車間、8間智能培養室,實現靈芝、猴頭菇等高附加值品種全年培育。
“基地建起來,我們在家門口就能掙錢。”周邊村民的話語道出實效:項目帶動村集體年增收15萬元,提供120個就業崗位,村民月均收入大幅提升。遂溪縣還同步推廣“公司+農戶”模式,企業免費提供菌種包與技術,引導農戶利用閑置房屋參與種植,戶均月增數千元。
目前,這一模式正加速復制,6處鎮域閑置校舍將陸續改造為特色農產品基地,持續放大產業帶動效應。
民生提質:閑置資源變“幸福資產”
以民生需求為導向,遂溪縣將閑置校舍轉化為普惠性公共服務設施,讓“閑置”變“實用”。
教育擴容過程中,原洋青鎮水流初中、嶺北鎮邁生小學升級為標準化公辦幼兒園,新增900個優質學位,有效緩解周邊幼兒“入園難”;平安建設一線中,附城鎮頭甫小學轉型為附城派出所,既實現財政資金集約利用,又提升治安響應能力,達成“一舉兩得”成效;軍民融合領域里,黃略鎮碧麗華小學舊址無償供給部隊作為戰術訓練基地,在強化練兵備戰實效的同時,深化了軍地協同發展紐帶。
“以前送娃上幼兒園要跑五公里,現在在家門口就能入園。”洋青鎮家長的心聲,正是閑置校舍轉化為“民生紅利”的生動注腳。
功能復合:老校舍釋放“多維效能”
打破單一功能局限,遂溪縣深挖閑置校舍復合價值,實現“一址多用”效能升級。
江洪鎮姑寮小學打造“校史館+村史館”雙館融合體,農耕器具、賢達檔案、民俗物品等鄉村記憶載體系統展陳,年接待游客超千人次。文化引流激活周邊民宿、餐飲及土特產銷售,構建起“文化傳承+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嶺北鎮茶亭小學則升級為森林消防綜合訓練基地,智能物資庫、模擬訓練場等專業化設施一應俱全。日常承擔隊伍駐訓與技能培訓,應急時快速轉為指揮中樞與物資樞紐,這一“平急兩用”模式,為全縣森林火災防控和綜合救援效能筑牢根基。
“閑置校舍盤活是遂溪推進資源集約利用的生動實踐。”下一步,遂溪縣將持續優化“一校一策”實施方案,推動更多閑置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為實施“百千萬工程”注入更強勁動能。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