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土地上播種馬鈴薯。
連日來,湛江農墾廣前公司搶抓秋種黃金期,田間地頭機械轟鳴晝夜不息,耕地、撒肥、播種各環節無縫銜接,“人停機不停”的高效作業模式,奏響了萬畝馬鈴薯秋種“沖鋒號”。此次秋種,標志著當地深耕三年的“北薯南種”模式從探索邁入規模化復制新階段。
通過“公營作示范、多模式協同”,并聯動企業推動數字農業融合,當地馬鈴薯種植規模三年實現數十倍增長,已建成南方馬鈴薯三作區單體最大種植基地。科技賦能成為秋種關鍵支撐,5G監控、土壤墑情傳感器等設備實時采集數據,為精準水肥管理提供依據;國家“十三五”科研轉化的微生物菌劑,有效減少化學農藥使用,保障了土壤健康與馬鈴薯品質。
標準化生產筑牢種植根基。當地引進內蒙古專業機耕團隊,結合本土氣候土壤特性優化耕作流程;薯種預處理沿用北方成熟技術,降低病害風險;采收階段將調配專業分揀設備,提升產品商品率。
秋種更帶動農戶共享發展紅利。從300畝時吸納務工,到3000畝時開展技術培訓,如今近萬畝基地提供數百個崗位,專業團隊“手把手”傳授技能,實現農戶“家門口就業+學技增收”。高標準示范基地更為區域基本農田發展旱糧作物提供了方向,帶動周邊產業多元化。
廣前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堅持“新興產業示范推廣+農科旅融合發展”定位,推進墾區旱糧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區域農業現代化轉型提供樣板,為保障國家糧食供應貢獻力量。
湛江云媒客戶端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