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遂溪縣楊柑鎮開展重陽節慰問百歲老人活動,弘揚尊老愛老敬老傳統美德,培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道德風尚,助力“長壽康養鎮”建設再上新臺階。
楊柑鎮楊遂路的長者飯堂,蔡奶奶在吃午餐。
百歲壽星群像
書寫長壽的鮮活注腳
活動當天,慰問組走訪了布政村委會吳石、葉妹,協和村委會袁楊廷,楊柑村委會袁妹等百歲老人。其中,100歲的葉妹精神矍鑠,不僅能自己倒垃圾、做飯,生活完全自理,還笑呵呵地向大家問好;102歲的吳石已是五代同堂,盡享天倫之樂。這些百歲老人的生活狀態,是楊柑長壽康養的生動縮影。
在淀粉廠旁的住宅區,104歲的袁楊廷專注看著電視。他生活規律,每日清晨六七點起床,睡眠充足,飲食不挑剔,尤其愛吃新鮮魚,身體允許時還會自己煮粥。“年輕時我常下塘捉蝦,在生產隊凌晨就去海邊挑百斤重的海魚當農肥。”袁楊廷回憶起往昔,笑容滿面。如今他心態依舊鮮活,愛看武打片,愛和鄰里聊天。家里四代同堂,他的起居由兒子袁土杰照料,其他子女也常來探望,老人總說:“現在的日子過得真舒坦。”
104歲的龐土妹兩年前還能下田喂雞、自己做飯。龐土妹性格溫和,待人親切,樂于分享,年輕時再苦也會把食物分給他人。兒子許土利說,母親常教導他們要行善事、本分做人。
長壽密碼拆解
多維度筑牢康養基石
在楊柑鎮楊遂路的長者飯堂,11時30分許,80多歲的蔡奶奶正享用著白菜、雞蛋、魚組成的午餐。“蔡奶奶家就住對面,每天自己走路來,午餐、晚餐都在這兒吃。”店員李姨介紹長者飯堂的餐食定價12元,老人只需付4元,其余8元由政府補貼。
楊柑鎮的長壽康養優勢突出,截至目前,總人口數10.15萬人,百歲老人53人,90歲至99歲老人790人,80歲至89歲老人2379人,遠超國際長壽地區標準,即聯合國規定的每百萬人口中要有75位以上百歲老人的長壽地區標準。協和村委會更是亮眼,總人口5770人,百歲壽星8人。
這一優勢源于多重長壽密碼:楊柑農業發達,居民飲食以新鮮果蔬、粗糧和海產品為主,特色火龍果富含維生素、膳食纖維與抗氧化物質,助力降低慢性病風險,飲食健康;當地群眾勤勞樂觀,規律作息,適度農業勞動搭配優美自然環境,為健康添磚加瓦;氛圍和睦,家庭尊老愛幼,社會鄰里互助,老人積極參與社交,精神狀態飽滿,協和村青年公益基金會每年為70歲以上老人送慰問品,還修繕道路、建休閑廣場方便老人出行鍛煉;環境優越,空氣清新、水源潔凈,減少環境污染對健康的侵害,全鎮255個自然村巷道硬底化完成率超80%,雨污分流管網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100%完成,2025年植樹26000余株,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提升;醫療完善,完善的基層醫療保健體系,定期開展健康檢查、疾病預防,還推動醫養機構合作,設綠色通道、安排醫護巡診,推行家庭醫生簽約,為居家老人提供多樣護理服務。
康養小鎮建設
產業融合繪就長壽新篇
今年年初,楊柑鎮“長壽康養鎮、長壽康養村”揭牌,該鎮作為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典型鎮,將長壽康養產業與創建工作有機結合,成效顯著。楊柑鎮黨委書記蔣養表示,將整合資源,打造具有楊柑特色的長壽康養品牌。
在康養資源建設上,楊柑鎮成果豐碩:文旅融合,整合紅色、體育、農業、生態資源設計特色旅游線路,火龍果文化周帶動鄉村夜經濟;體育賦能,依托足球文化,打造綜合體育運動場,建成38個小型足球場,開展村超聯賽,群眾身體素質提升;養老提質,改建長者飯堂,敬老院公建民營后完善設施,28個村(居)委會的居家養老服務站全面建成,還常態化開展“健康100分”長者互助小組、養生知識科普講座等敬老活動。
未來,楊柑鎮將繼續深化文旅融合,加強生態保護,完善康養服務體系。計劃打造國際長壽康養示范基地,申報國家體育公園規劃老年康養運動專區,深度開發火龍果等農產品的養生價值,推出更多康養食品;以紅色文化、古村落文化、足球文化為依托,打造特色康養旅游線路;持續完善交通和醫療衛生設施,引進專業醫療團隊和設備,加強康養人才培養引進,實現經濟、文化、社會與生態可持續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遂溪素有“長壽之鄉”美譽。楊柑鎮依托自然生態、康養資源和長壽文化,正不斷挖掘長壽內涵,朝著知名長壽康養勝地的目標穩步邁進。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