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能力:股份制銀行能力居前
根據普益財富統計數據顯示,在比較重要的收益能力、風險控制能力這兩項榜單中不難發現,大中型銀行風控能力表現普遍不錯。
盡管各家銀行發行的各類理財產品不計其數,但不容否認的是,到期收益率的高低決定了百姓投資所得多少,這才是吸引消費者關注的最為重要的砝碼。
今年一季度,披露了到期產品收益率的銀行有132家,產品數量為10377款。各家銀行到期產品EI值(產品到期收益率/同期存款利率)的平均值為2.4696,相當于產品到期收益率為同期存款利率的近2.5倍。排名顯示,收益能力排名前10位依次是:興業銀行、建設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東莞銀行、交通銀行、廣發銀行、農業銀行、中信銀行及福建海峽銀行。
普益財富根據各家銀行到期平均EI值、到期產品數量及收益波動程度綜合統計排名顯示,興業銀行位居今年第一季度銀行理財產品收益能力單項排行榜首位。該行公布了到期收益表現的產品共有710款,產品數量在所有銀行中排在第2位。同時,該行到期產品的平均EI值為2.5251,高于市場平均水平。此外,該行到期產品EI值的波動程度較小,在納入排名的銀行中也排在第2位。因此,該行憑借產品數量、EI值及收益波動程度的較好表現,獲得收益能力單項排名榜首位置。
建設銀行的收益能力單項排名獲得第2名。該行到期產品的平均EI值為2.4038,在納入排名的銀行中僅位列中游水平。但是該行公布到期收益率的產品數共計757款,在納入排名的銀行中位居第一。同時該行到期產品EI值的波動程度較小,在納入排名的銀行中位居前十位。因此,較多的產品數量和較小的收益波動程度使得該行位居收益排名第2。
民生銀行到期產品的平均EI值為2.6100,相比市場均值高出0.1404,在股份制商業銀行中排名第1位。同時,該行公布到期收益率的產品數共計538款,在納入排名的銀行中位居第5位。因此,該行憑借較高的到期產品收益和較多的產品數量而獲得收益能力排名第3。
從到期平均EI值的波動范圍來看,波動較小的前10名依次為西安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交通銀行、建設銀行、上海農商行、晉商銀行和工商銀行。其中,國有銀行占據三席,股份制商業銀行占據四席,區域性商業銀行占據三席。而波動較大的銀行包括齊商銀行、柳州銀行、廣州農商行、晉城銀行和烏海銀行,可以看出這些區域性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穩定程度較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