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 意大利最高法院19日裁定,批準向德國引渡“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案一名烏克蘭籍嫌疑人。
據外媒報道,意大利憲兵隊8月根據德國簽發的歐洲逮捕令,在意大利里米尼省逮捕了正在度假的烏克蘭男子謝爾蓋·庫茲涅佐夫。意大利一家上訴法院9月決定向德國引渡庫茲涅佐夫,但辯方以程序存在瑕疵為由向意大利最高法院提出上訴。最高法院隨后中止引渡程序,并將案件發回重審。經重新審理,意大利上訴法院再次批準引渡。本月19日,意大利最高法院駁回辯方申訴,批準引渡裁定。

?這張丹麥國防部2022年9月27日發布的照片顯示一處“北溪”天然氣管道泄漏點。新華社發(丹麥國防部供圖)
根據意方發布的引渡文件,德國檢察機關指控庫茲涅佐夫參與策劃并實施破壞“北溪”天然氣管道的行動。他涉嫌于2022年9月與同伙在丹麥博恩霍爾姆島附近海域放置多枚炸彈以炸毀“北溪”天然氣管道。眼下,庫茲涅佐夫受到破壞重要設施、共謀制造爆炸等罪名指控。
庫茲涅佐夫的律師證實,庫茲涅佐夫將于“數日內”被引渡至德國。庫茲涅佐夫否認相關指控,聲稱案發時他正在烏軍服役。
2022年9月26日,連通俄羅斯和德國以及其他歐洲國家的波羅的海海底輸氣管道“北溪-1”和“北溪-2”經過丹麥、瑞典附近海域的部分發生劇烈爆炸,導致大量天然氣泄漏。調查發現,4條管道中的3條發生泄漏,疑遭人為破壞。事后,德國、丹麥、瑞典等當事國拒絕俄羅斯加入調查。瑞典、丹麥2024年2月相繼宣布結束調查,但對調查結果諱莫如深。德國表示將繼續調查。
“北溪-1”原本是俄羅斯向德國輸送天然氣的主要管道,“北溪-2”2021年建成后因美國阻撓、烏克蘭危機全面升級、歐美對俄制裁等因素,從未真正啟用。“北溪”管道爆炸進一步破壞俄歐之間經濟聯系,導致歐盟市場天然氣供應緊張、價格高漲,同時對全球能源供應、海洋生態環境和海上航運安全構成負面影響。只是,究竟誰是破壞“北溪”管道的幕后黑手,至今疑云重重。
值得一提的是,波蘭警方9月末根據德國簽發的歐洲逮捕令逮捕另一名涉嫌參與本案的烏克蘭籍男子。波蘭司法機構10月初對其實施拘留。波蘭總理圖斯克隨后表示,起訴或引渡該嫌疑人不符合波蘭國家利益。10月17日,波蘭華沙地區法院宣布,拒絕把這名嫌疑人引渡至德國,并撤銷針對他的臨時拘留,裁定立即釋放。(王逸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