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湛江旅游”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條推文——《一秒圈“粉”!湛江這片浪漫花海,誰拍誰好看!》,“圈”出了異木棉那一抹獨特的“粉”。
遂溪文旅那篇標題喊著“一秒圈‘粉’”的異木棉推文,沒靠夸張噱頭,沒堆華麗辭藻,反倒是憑著實打實的“服務感”,讓“圈粉”從標題里的口號,變成了游客心里的認可——它跳出了傳統文旅“只說風景好,不說怎么玩”的單向吆喝模式,轉向了“幫游客解決問題、陪游客做好體驗”的雙向服務模式,用一份“把細節做透、把游客放在心上”的攻略,真正做到了“用誠意圈粉”。
傳統文旅宣傳的核心邏輯,多是“有什么,就推什么”。要么用所謂“爆款文案”描述景點的“國家級”“標志性”,要么用航拍鏡頭展現“震撼全景”,卻很少站在游客視角思考“游客需要什么”。比如過去宣傳某片花海,可能只說“某地千畝花海盛開,錯過要再等一年”,至于具體在哪、怎么停車、什么時間拍照不逆光,全靠游客自己摸索。這種宣傳,本質是“你聽我講”,不僅容易讓游客因信息不全遭遇“打卡翻車”,也很難讓游客對目的地產生親近感。
而遂溪異木棉的這篇推文,則換上了“游客視角”,把“游客體驗”放在了核心位置。它的每一個細節,都是在主動回應游客的“隱性需求”:游客擔心“找不到地方”,就精準標注“烈士公園旁、孔子文化城”;游客糾結“拍不出好照片”,就結合天氣給出“11時、下午3時”的光線建議;游客煩惱“穿搭不搭景”,就針對性提供“淺色系穿搭公式”。這些內容不是“額外補充”,而是構成了宣傳的主體——它不再是“告訴游客這里有花”,而是“幫游客愉快地出片”。這種轉變,讓文旅宣傳從“景點的自我展示”變成了“與游客的體驗共建”。
更深一層看,這種轉型是對當下文旅消費趨勢的精準適配。如今的游客,尤其是年輕人,追求的是“輕量化、精致化、確定性”的旅行體驗。他們不想花大量時間做攻略,也不想為“未知的麻煩”買單,更希望“說走就走”,且每一步都“有譜”。遂溪的推文恰恰滿足了這種需求:它像一份“即拿即用”的體驗手冊,把游客從“攻略焦慮”中解放出來,讓“到遂溪打卡”變成一件輕松、可控的事。這種“確定性”的體驗,比任何華麗的辭藻都更能打動游客——畢竟,沒人會拒絕一個“把你放在心上”的出游目的地。
路子對了,就要大膽邁開步。遂溪文旅要將這份誠意帶到短視頻平臺上。比如,可拍攝“被遂溪‘粉’硬控15秒”系列短視頻:第一條聚焦“地址導航”,用第一視角跟著導航從主干道駛入賞花點,標注沿途標志性建筑,解決“找不到路”的痛點;第二條主打“拍攝時間對比”,同一機位分別拍攝不同時間異木棉的畫面,用直觀對比印證“黃金拍攝期”的建議;第三條做“穿搭示范”,讓不同穿搭的模特在同一花樹下拍攝,清晰展現“淡黃色長裙配粉花”的溫柔感、“白色上衣襯粉花”的清爽感,把文字里的“出片公式”變成看得見的“穿搭模板”。短視頻的“動態直觀性”,能讓游客提前“預覽”打卡全流程,進一步降低出行決策成本。
遂溪這篇“圈粉”推文的成功,其實給地方文旅宣傳提了個醒:真誠,才是永遠的必殺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