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下午,湛江市文化中心見證了一場意義非凡的活動——湛江市首架海洋牧場配套無人機首飛暨首個海洋牧場低空經濟應用場景發布活動在此圓滿舉行。此次活動成果豐碩,標志著政產學研協同創新邁出堅實一步。
此次首飛的無人機NWPU-ZJBL-01,由西北工業大學、湛江灣實驗室、湛江首善城市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并聯合相關企業研發,針對海洋牧場需求合作研發,是湛江市首架海洋牧場配套運輸型無人直升機。湛江市政協副主席、湛江灣實驗室主任歐先偉,赤坎區委副書記、區長李平軍,西北工業大學無人系統發展戰略研究中心民用無人系統戰略研究部部長、南京市空天無人系統研究院院長李山等領導及專家出席活動,共同見證這一重要時刻。

202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湛江考察時,強調樹立大食物觀,推進海上牧場、“藍色糧倉”建設。當前湛江的海洋牧場發展還面臨不少技術難題。南海地區“三高”惡劣工況,湛江地區大霧、大風等多變天氣,致使絕大多數現有無人機無法直接使用。在此背景下,“西北工業大學-湛江灣實驗室海洋無人裝備聯合實驗室”成立,針對湛江實際海洋工況、氣候條件及海洋牧場作業需求,開展海洋牧場配套無人機裝備研制,致力服務“湛江灣一號”“恒燚一號”等海洋牧場,并結合湛江空域情況開辟航線、示范應用場景。

首飛現場,天氣晴好,NWPU-ZJBL-01號無人機順利完成垂起動作,并掛載“海洋牧場餌料投喂箱”進行魚餌拋灑作業演示。該機型采用縱列式、雙旋翼結構,具備體積小、載重能力強、重心范圍大、可掛載空間多、續航長等優勢,能在6級風環境下穩定作業,推動海洋牧場投喂作業向全天候、智能化轉變。
湛江灣實驗室科研發展部副部長吳永鵬在活動現場介紹,此次首飛的無人機不僅在載重續航和結構設計上表現出色,還具備高海況下精準投喂的優勢。其高精度定位與智能吊掛系統,融合GPS/北斗差分定位與視覺標識識別技術,結合魚類行為識別AI模型,可分析魚群攝食狀態,精準控制投餌量,減少投喂損耗。同時,多模態懸停控制算法通過主動波浪預測與補償機制,抵消海上平臺晃動及風浪對無人機的影響,確保飼料投喂精準。本次首飛主要是性能驗證,將為后續更多應用場景的聯合研究奠定基礎,為湛江低空經濟產業創新發展提供技術保障。
李山表示,后續研發針對海洋氣候條件及海洋牧場工況,重點面向飼料投喂、魚獲運輸和安全巡檢三大需求,目標構建一個寬適配、積木式、模塊化的海洋牧場通用無人機基座,為湛江海洋牧場提供全天候、全流程的低空經濟解決方案,同時為類似海洋環境下的無人機應用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框架。西工大作為無人機領域頭部高校,湛江灣實驗室作為海洋裝備領先實驗室,湛江作為海洋大市,三方強強聯合,有決心和能力在海洋低空裝備領域構建一體化協作研究平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打造國內領先的創新與產業力量。
湛江市赤坎區發展和改革局局長馬志輝接受采訪時稱,本次首飛標志著“海洋無人裝備聯合實驗室”取得重要突破。基于三方合作,未來將重點推進共建聯合實驗室,開展海洋牧場運輸無人機、投喂無人機及環境監測無人裝備的技術攻關與成果轉化;合作組建產業化公司,推動海洋低空裝備的研發制造和運營服務,打造完整產業鏈條;拓展易落地應用場景,從海洋牧場逐步延伸至水產養殖巡檢、近海短途物流等領域,構建務實高效的海洋無人裝備產業發展生態。
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為湛江市海洋牧場發展注入新動力,也為我國海洋低空經濟產業創新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有望推動海洋產業邁向新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