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著沖浪板,堅定地向海中走去,“撲”地一下扎入水中,朝浪心劃去。一個大浪卷來,便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中,再出現時已在海的深處。不知穿過了多少個浪,直至抓住一個完美的浪頭,迅速起身站上沖浪板,在這個“屬于自己”的浪中轉向、騰空……
正在汕頭市南澳縣青澳灣舉行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沖浪比賽中,選手們一次次重復著這樣的動作,但對于他們來說,每一個浪都是獨一無二的。

??11月13日,福建隊選手林珊珊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盧漢欣 攝
24歲的福建選手林珊珊在女子短板八進四的比賽中遺憾止步。海水還在發絲滴落,她一臉輕松,對于這個成績已經十分滿意。“上一屆陜西全運會我也參加了,那也是沖浪第一次納入全運會比賽,我得了第六名。這一次并列第五名,不錯了。”
“我們現在的選手普遍都在15、16歲左右,而且很多都有國外訓練的經歷,我這個年紀,已經算很大了。”自稱為“老將”的她接著說道,“但我是真的很享受沖浪時的感覺,每一個浪都是未知的挑戰。”
沖浪運動在2021年的東京奧運會上正式成為比賽項目。我國的沖浪運動起步較晚,但近年來正被更多的年輕人喜愛和接受,不過總體仍屬于較為小眾的新興項目。
目前,大型綜合性賽事的沖浪比賽普遍為短板項目。相較于長板,短板技巧性更高,觀賞性更強。比賽中,選手兩兩一組展開較量,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對多個浪的駕馭,裁判根據動作難度、類型、多樣性及選手的力量、速度和動作流暢度綜合評分。

??11月13日,浙江隊選手劉博文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盧漢欣 攝
14日上午的男子短板1/8淘汰賽中,浙江隊17歲的劉博文成功做出了“反手頂轉”的動作。“15分鐘比賽時間里,我們可能有90%以上的時間都在劃水找浪,真正能沖起來的時候也就3到7次。”劉博文告訴記者,他們的得分會從中挑兩次最高分相加,因此每一次好的動作完成都十分重要。
“可能你前面的分數一直不如對手,但在最后一分鐘成功抓到了一個浪并很好地駕馭了它,可能一下就會逆轉,這也是這項運動的魅力所在。”劉博文說,“這項運動對我來說十分自由,我看到浪就會興奮,想到更刺激的地方去做大動作,爭取更高的得分。”
“這是一項勇者的運動。”賽間休息,正在為隊員做理療的四川隊體能教練牟俊羲道出了他的感悟。“選手們每次自己都不知道會做什么動作,會根據浪的實際情況臨時編排,像長而緩的浪可能就會設計更多的動作,短而陡的浪則會選擇一個大的動作沖擊更高的評分。”
“勇氣和決心非常重要。攻擊更危險的地方自然也更容易摔倒和失敗,但這也無疑考驗著你的技術和勇氣。”牟俊羲說。

??11月15日,四川隊選手楊思琪(右)和廣西隊選手文金儀在比賽后擁抱。新華社記者 盧漢欣 攝
一天的比賽結束后,正在珠海讀大四的鄭凱琳隔著欄網不愿離去。“我算是一個沖浪愛好者吧。這次知道全運會比賽在這里,我專門跑過來,就是想看看專業的運動員是怎么比賽的,收獲很大。”對于為什么會喜歡上沖浪這項運動,這個姑娘不假思索:“我覺得那一刻在浪中專注且勇于挑戰的我,是最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