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送錦旗現場。受訪者提供
近日,霞山區法院吳國棟法官團隊收到原告招某送來的“調解有術、情暖人心”錦旗。這背后,是一起建設工程合同糾紛的成功化解,讓被“凍”住的質保金“活”了,也為企業解了困。
2022年,招某掛靠建筑公司承建煙囪改造項目,工程驗收后,42500元質保金因建筑公司涉訴賬戶被凍,無法支付。多次催討無果,招某起訴。法官閱卷發現,簡單判決會讓招某執行難、企業雪上加霜,一邊是亟待兌現的合法權益,一邊是陷入困境的企業,法官認真權衡后,把工作重點從“判定是非”轉向“實質解紛”,努力尋找雙方利益的“最大公約數”,以更加柔性、靈活的調解方式化解糾紛。
招某起初質疑調解效力,法官釋明調解書強制力,打消其顧慮。建筑公司稱賬戶被封無力還款,法官嚴肅釋明逃避債務的法律后果,同時鼓勵建筑公司提出切實可行的調解方案。調解現場,招某堅持“馬上付”,企業訴求“分期還”,一度僵持。法官給招某算“現實賬”:企業困境下,一次性支付會讓債權兌現更難。招某態度松動,提出分12期、每月還4000元方案。
法官抓住轉機,提出新方案:分12期,前11個月每月還2000元,最后一月還20500元,附加“加速到期”條款(逾期可全額申請執行)。既給企業緩沖,又保招某權益。雙方達成共識,招某踏實,企業也能“輕裝上陣”。
今年以來,霞山區法院受理涉企案件3469件,其中1296件通過調解、和解方式高效化解。霞山區法院堅持高效、靈活、實質化解涉企糾紛,努力實現當事人權益兌現與促進企業發展的平衡保護。
湛江云媒客戶端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