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咖啡館連續9年免費讓孩子打電話”的話題在社交網絡上引來網友與媒體關注,網友直呼“真暖”。
在湛江赤坎區寸金街道寸寶路,一家咖啡館的角落,藏著特殊的“學生專線”——一部供附近學生免費使用的固話。這不是刻意設計的引流噱頭,而是老板娘對現實需求的善意回應:起初頻繁有學生找她借手機,聯系家長確認接送時間、溝通臨時安排,找的人多了,她便索性長期開放固話免費使用,這一堅持,就是九年。即便電話費逐年上漲,這份善舉從未中斷。每到放學時分,尤其是周五和周末,孩子們排著長隊輪流通話的身影,成了咖啡館最動人的實景。
咖啡館里的“學生專線”,藏著最真實的需求與依賴。對孩子們而言,放學后的臨時變動、接送時間的微調,都需要第一時間與父母溝通,而這部免費固話,恰好填補了“家校銜接”的空白。沒有手機的孩子不必再焦慮等待,不必再四處求助,咖啡館的角落成了他們安心的“溝通驛站”。特別是周五和周末咖啡館排起的長隊,更印證了這份善舉的必要性——它不是偶爾為之的“額外福利”,而是為了孩子們的“剛需服務”,是老板娘對周邊學生臨時聯系家長這一需求最樸素也最精準的回應。
九年堅守的背后,是“知其不易而為之”。面對上漲的電話費,老板娘一句“我又不靠這個掙錢,為什么要收費”,盡顯為善的初心——沒有流量炒作,沒有商業回報,純粹是基于對孩子安全的牽掛、對孩子需求的回應,硬是把咖啡館辦成了“守護站”,這份“不計成本”的堅持,讓這部固話成了溫暖湛江的見證。它沒有花哨的宣傳,卻憑著口口相傳,讓一批又一批學生知道,咖啡館里有個可以免費聯系家人的“安心角落”。
值得深思的是,咖啡館里的“學生專線”,也折射出校園周邊“學生臨時溝通需求”的供給缺口。在手機尚未普及的未成年群體中,臨時聯絡渠道的缺失是普遍問題,而這家咖啡館的善舉,恰恰提供了一種低成本、高實效的解決方案。它提醒我們,一座城市的溫度,未必都需要驚天動地的宏大敘事,有時只需大家多一份留意、多一點包容,就能為孩子們搭建起安全又暖心的“守護站”。
九年時光,排隊的孩子換了一批又一批,但咖啡館的免費固話始終堅守在角落。為咖啡館的老板娘點贊,愿這樣的“善意”被更多人看見、被更多人模仿,讓每一份真誠的付出都能收獲溫暖的回響,讓平凡日子里的善舉,匯聚成溫暖湛江的力量。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