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吳川市王村港鎮了解到,該鎮以系統思維破解鄉村環境治理難題,通過機制創新、資金保障、長效管護三措并舉,推動人居環境從“短期整治”向“長久宜居”轉型升級,努力交出“鄉村美顏”答卷。
該鎮創新推行“網格化+組團式”攻堅機制,構建“鎮領導牽頭抓總、駐村干部包片負責、多元力量下沉參與”的三級聯動體系,形成全域整治強大合力。以米樂村為試點,將全村劃分為5個責任片區,整合鎮駐點干部、機關單位骨干、幫扶工作隊及村干部等161人組建專項整治團隊,嚴格執行“每周一次集中攻堅”制度,同步開展“門前三包”政策宣講,逐戶指導村民清理房前屋后雜物。通過“整治一處示范點位、帶動一戶主動參與、輻射一片自覺行動”的遞進式治理,米樂村率先實現村容村貌蝶變,其成功經驗迅速在全鎮6個行政村形成示范效應,掀起“村村比整潔、戶戶爭美麗”的環境整治熱潮。
針對人居環境整治“錢從哪來、如何管好”的核心難題,王村港鎮以米樂村“村集體全額兜底”模式為起點,探索出可持續的資金保障路徑。該村將保潔經費納入年度集體預算,按實際居住人口精準劃撥資金,通過聘請專職保潔員實現常態化管護,為全鎮提供了可復制的范本。在此基礎上,新梅村創新推出“集體保障+群眾自籌”雙軌制,9個自然村中,6個通過村民議事確定每人每月自籌標準,3個由集體收入全額承擔,所有資金統一納入村集體賬戶管理,村務監督委員會全程監督,收支明細按月公示,真正做到“資金來源透明、使用全程可控”。目前,這一“村民自籌+集體兜底”模式已在全鎮39個自然村全覆蓋,為環境整治從“運動式攻堅”轉向“制度化管護”筑牢了資金根基。
該鎮還建立了“專職隊伍+市場機制+群眾參與”三位一體管護體系,實現環境治理精細化、長效化。優先吸納低保戶、脫貧戶組建自然村專職保潔隊,實行“定人、定崗、定責”管理,嚴格執行“每日兩次上門收垃圾、每周兩次全域掃路面”作業標準,構建“村收集、鎮轉運”閉環處理流程,確保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公共區域“時時潔凈”。同時,各村修訂村規民約明確村民保潔責任,定期開展“最美庭院”“衛生文明戶”評選并公示結果,通過正向激勵激發群眾“自己的家園自己建”的主人翁意識。截至目前,全鎮生活垃圾處理率達98%,公共區域保潔覆蓋率100%,鄉村環境從“一時干凈”邁向“長久美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