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法院能這么靈活處理,既幫我們追到了貨款,又沒影響鄉鎮衛生院正常運轉!”近日,某醫藥公司負責人看著到賬的貨款,對吳川法院的執行工作連連稱贊。這起涉及民營企業債權與基層醫療服務的執行案件,通過“威懾性凍結+柔性分期履行”的執行策略,實現了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雙贏。
賬戶凍結遇難題 基層醫療陷困境
2020年至2021年期間,某醫藥公司先后與吳川市某衛生院簽訂藥品購銷合同。藥品如期送達并簽收,但衛生院僅支付了部分貨款。2023年,經雙方核對確認,衛生院仍拖欠醫藥公司112萬余元貨款。醫藥公司經多次催收無果,便將衛生院訴至吳川法院。
法院判決衛生院還本付息,但衛生院遲遲不履行生效判決義務,案件進入執行階段。執行團隊依法向衛生院發出《執行裁定書》和《執行通知書》,并凍結了衛生院的銀行賬戶。
“賬戶一凍,我們連基本的藥品采購、醫保結算都沒法開展,更別說周邊老百姓看病拿藥了!”賬戶被凍結的第二天,衛生院負責人焦急地向執行團隊反映情況,還主動提出希望能與醫藥公司協商還款事宜。
執行團隊迅速意識到,若采取凍結賬戶、強制拍賣資產等傳統執行方式,可能導致衛生院“停擺”,進而影響周邊居民的基本醫療服務。基層衛生院關系著民生福祉,不能“一凍了之”,但民企的債權也必須依法保護。執行團隊決定調整執行策略,以“放水養魚”代替“竭澤而漁”。
“活封活扣”促和解,分期履行保民生
看到凍結措施起到威懾效果,執行團隊立即組織雙方協商調解。調解現場,執行團隊向雙方耐心釋法,考慮到衛生院無法一次性還清債務,提出“分期履行+解凍賬戶”的方案。經過多輪溝通,雙方最終達成執行和解:衛生院需分期支付欠款115萬余元,每月償還6萬元,直至債務清償完畢;若衛生院未按期還款,醫藥公司可申請恢復執行,要求一次性付清全款。
和解協議簽署后,征得醫藥公司的同意,法院第一時間解除了對衛生院賬戶的凍結措施,衛生院迅速恢復了運營。此后數月,衛生院均按約定履行還款義務,醫藥公司也順利收到了多筆貨款。
然而,就在還款計劃順利推進時,衛生院卻再次失約,未能如期還款,醫藥公司遂向法院申請恢復執行。
執行團隊依法凍結了衛生院的賬戶,并第一時間聯系衛生院了解情況。
“最近資金周轉出現困難,我們也在想辦法解決問題。”衛生院負責人解釋道。
為避免矛盾激化,執行團隊再次組織雙方協商。在賬戶凍結的壓力下,衛生院迅速籌集資金,補足了往期未履行的款項,并承諾后續將嚴格按照原和解協議履行義務。
看到衛生院積極還款的態度,醫藥公司也表現出理解和大度,向法院申請解除衛生院賬戶凍結,并撤銷了執行申請。
如今,衛生院的賬戶已恢復正常,藥品采購、醫療服務有序開展,每月的還款也按時到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