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湛江市發展和改革局獲悉,近日,湛江市出臺《專項債券項目債貸聯動機制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通過創新融資模式激活資金效能,引導金融資源支持重大項目、投向實體經濟,為重大項目建設和實體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據了解,這是全省出臺的首個專項債券項目債貸聯動機制工作方案,是聚焦解決重大項目投資規模大、建設周期長、資金需求集中,以及部分縣級國企信用評級較弱、融資渠道單一等難題的創新之舉。
用活一個“15%”資本金占比,強化項目“造血”功能
《工作方案》明確以縣(市、區)為單位,每批申報發行的專項債券項目中,用作項目資本金的規模占總體需求規模比重原則上不低于15%。
“通過這一舉措,可以推動市屬縣屬國企加快通過盤活存量資產、注入優質資源、強化現金流管理、引入擔保資源等方式,持續提升國企融資能力,夯實市場化融資基礎。”市發展改革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用活這個“15%”資本金占比,項目的“造血”功能將得到強化,“把有限的專項債券額度投放到更多項目上,做實資金拼盤,挖掘投資增量,政府投資的‘四兩撥千斤’撬動作用進一步得到體現。”
聚焦兩個“25%”關鍵指標,構建多元化融資體系
《工作方案》設定兩個“25%”關鍵指標,構建起專項債券與金融資本協同發力的融資格局。
兩個“25%”關鍵指標分別體現在哪些地方?市發展改革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一個“25%”是指對于國有企業承接的專項債券項目鼓勵企業采用政策性銀行融資方式籌集項目資金,市屬縣屬國有企業承接的專項債券項目,原則上政策性銀行貸款比例應占總投資25%以上。依托政策性銀行長期穩定、成本較低的資金優勢,有效彌補重大項目建設周期長、資金需求大的缺口。
另一個“25%”是指加大專項債券傾斜支持力度,對相關行業或縣(市、區)實施的重大項目總體金融貸款規模達到項目總投資25%以上的,在專項債券額度分配時給予傾斜支持,推動項目單位主動對接金融資源,通過“專項債+金融貸”組合模式拓寬融資渠道。
多元化的融資體系,將有效解決“錢從哪來”的困境。此前,湛江以廣湛高鐵湛江北站項目為突破口,通過統籌19.8億元財政及專項債券資金,撬動25億元國家開發銀行政策性貸款,成功破解“項目等錢”的困境,積累了債貸聯動經驗。近期,湛江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國際水產城(一期)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以專項債券2.1億元為基礎,又成功獲得銀行融資授信9.55億元。
突出“2+1”激勵約束措施,保障政策落地見效
《工作方案》建立激勵約束機制,通過“兩激勵一約束”舉措,確保債貸聯動政策落地落實。
據了解,“兩項激勵舉措”包括加強對專項債券項目債貸聯動等情況的結果運用,將專項債券發行及項目配套融資工作與全年專項債券額度分配掛鉤,對發行使用進度較快的地區予以適當傾斜支持;持續優化國有企業考核機制,探索對國企收益、負債實行動態考核,分階段、分行業調整負債率和收益率指標,引導市屬縣屬國企轉變觀念,謀劃實施一批能打糧食的專項債券項目,促使國有企業更好發揮逆周期調節作用。
“一項約束舉措”是指強化全流程監管,在現行的專項債券項目申報流程,以及政府投資重大項目管理有關制度的基礎上,在關鍵環節增加落實金融貸款政策的流程,明確各相關部門的協同責任。對專項債券債貸聯動情況較差、工作推進不力的,在以后年度采取扣減額度、限制發行等一攬子約束性措施。
除了“債貸聯動”機制之外,湛江還積極探索以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項目為支點的多元化融資路徑。以湛江市東海島供排水一體化工程為例,該項目作為湛江通過國家審核的政策性金融工具項目,已成功獲得1.5億元基金投放,并撬動12億元銀行授信,成為“小資金激活大融資”的生動實踐。
湛江市發展和改革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湛江將加大力度推動《工作方案》落地見效,積極探索“債貸聯動”工作,不斷完善“債為基、貸為翼”的創新融資模式,穩步推動實現國企符合融資條件的專項債項目銀行貸款全覆蓋,持續有效放大政策效應,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撬動更多投資,為重大項目建設引入金融活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