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在徐聞縣前山鎮云仔村的大路邊,幾輛小三輪農用車來來回回不停地將辣椒運到辣椒收集點,村里的農民有的將采摘的辣椒分揀,有點把分揀的辣椒裝箱打包,有的把打包好的辣椒裝上大貨車,一派繁忙的景象。
就在離辣椒收集點40多米的田地里,是一個400畝的高標準現代農業種植園,80多名村民正在采摘辣椒,他們看著長勢良好的辣椒,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但誰又曾想到,這里過去卻是撂荒近20年的土地呢?然而這一切改變,得益于華南農業大學鄉村振興服務站的“牛哥驛站”。
徐聞縣前山鎮與共建單位研究智慧農業示范基地發展方案。
盤活撂荒地建設高標準示范園
2021年7月,廣州市南沙區派來的駐鎮幫鎮扶村干部劉少泳、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姜峰進駐徐聞縣前山鎮開展鄉村振興工作。
鄉村振興,關鍵在產業興旺,打造優勢產業。沒有產業,農民無法增收,鄉村振興就無從談起。徐聞縣前山鎮農業資源十分豐富,辣椒、高良姜、菠蘿、香蕉等作物都是當地主導產業,規模大,歷史久,名聲遠。但是,這些產業各有短板,大而不強,全而不優,收而不富。
如何讓這片豐茂的土地綻放出奇跡?前山鎮黨委書記符從亮與南沙區派來的駐鎮幫鎮扶村干部劉少泳、華南農業大學姜峰教授都在思考著這個問題。
他們商討出這樣的思路,用三年的時間打造三個標桿:一個全產業鏈發展的優勢產業標桿 ,一個返鄉入鄉在鄉創業、聯農帶農共同富裕的典型人物標桿,一個特色農業產業的優勢品牌標桿。以此為基礎,探索形成一個美麗鄉村建設的典型模式。
他們做出了路線圖:盤活云仔村前的撂荒地,建設高端辣椒健康種植示范基地,以此科技示范基地為牽引,再將科技驅動輻射到菠蘿、高良姜、對蝦等產業上去,形成優勢產業集群。
要改變云仔村前的撂荒地談何容易:這塊地面積400畝,已撂荒了20年。整個地塊高洼不平,有些地方長滿雜草灌木,有些地方則沙土裸露,寸草不生。由于地勢低洼,一到雨季,周邊雨水匯集,時常發生洪澇災害。尤其是,這里距海岸線僅1公里,平日海風大。姜峰教授取土化驗,發現這里沙多地薄,養分貧瘠,有機質不足0.3%。
敢教荒原成沃野,誓將沙磧變綠洲。大家很快形成共識,并分工作業。
他們在閑置的云子小學建起了華南農業大學鄉村振興服務站(牛哥驛站),引入華南農業大學的技術與師資力量,規劃在這里建設4個中心:黨建引領教育活動中心、電商運營中心、職業農民培訓中心和農產品展示中心。
牛哥驛站負責培養一批返鄉入鄉在鄉的創業領軍人物,將辣辣、菠蘿、高良姜等培育成為特色優勢領軍產業,打造一批前山優勢農產品知名品牌。
2021年7月,八輛推土機、挖掘機與四輛拖拉機開進了這片撂荒的土地,轟隆隆的機聲打破這片寧靜的原野,喚醒了這片沉睡的土地,奔忙的機械、穿梭的工人,仿佛為村落忽然注入了生機。
當地農民在高標準辣椒種植園種植辣椒。
靠科技實現辣椒高質高產
一個高標準的現代農業健康種植示范園在人們的企望中建成了。按照規劃,400畝地先期用于建設辣椒健康種植示范園,打造高端鮮食辣椒優勢品牌,并作為教學實習點向農民傳播健康種植技術。以辣椒健康種植園為核心,輻射至菠蘿、高良姜、香蕉等主要作物種植區。后期建設規劃每個區各取100畝作為健康種植示范基地,由華南農業大學派專家重點解決菠蘿“黑心病”、高良姜“黃葉病”與“姜瘟病”、香蕉“枯萎病”等關鍵病害,建立健康種植技術規范化標準。以此,打造三種作物健康種植的新標桿、新品牌,謀劃農產品深加工產業。
華南農業大學的技術支持團隊對全園進行了功能分區規劃,針對沙土貧瘠問題,全園施行水肥一體化設計,以沙土為基質,以水肥為營養,以微生物改良,實施現代農業栽培方案。
為了便于示范推廣、減少成本,專門設計了物美價廉的水體儲存、水肥混合、滴灌排布等設施,降低成本45%。為了減少海風鹽分的危害,采用竹竿鼎力圍網設計方案,成本僅為鋼管薄膜模式造價的三分之一。為了提高辣椒的耐鹽性,專門篩選耐鹽、解磷解鉀微生物菌群及青枯病拮抗微生物,對土壤進行全面改良。
在辣椒健康種植示范園,鋪滴灌帶、覆蓋防草膜、接駁水肥管等一系列操作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但是,在種植行間距上引起村民的議論:“平時我們一畝地至少種3500棵,甚至到4000棵,這才種植1800棵怎么行?”
前山鎮辣椒種植,已有多年歷史。雖然整體上看有一定規模,但多數是農戶自行種植,成方連片的少之又少。由于缺乏技術支持,辣椒產量徘徊在5000斤/畝左右,且品質良莠不齊。
當地每棵辣椒產量不足2斤,而姜教授他們的目標是每棵產量8—10斤。要在5個月的采摘期內實現這個目標,沒有良好的透光通風無異于緣木求魚。
化“不可能”為“一定能”,方可展現科技魅力。姜峰對兩個返鄉創業的小伙子說:“這種沙地過于貧瘠,農民認為我們干不成,但我們有決心、有能力,不僅要高產優質,還要成為市場暢銷品。”
正在他們摩拳擦掌要大干一場的時候,兩場臺風接踵而來,大自然的威力考驗著他們的決心、信心和耐心。
2021年10月8日,“獅子山”臺風登陸海南瓊海沿海后,徑直轉北而上,8級臺風裹挾著暴雨掠過徐聞前山。一時間,大雨傾盆,洪水順勢洶涌而下,僅僅兩個小時的功夫,400畝基地變成一片澤國。剛種下去的40畝辣椒及已起好的壟背被淹沒在洪水里。三天后,水勢漸褪,辣椒苗卻只剩在高處的10畝幸存下來。強風直擊后的辣椒苗,葉片蕩然無存,只剩下一根根“光桿”在風中顫抖。
禍不單行。2021年10月14日第18號臺風“圓規”又呼嘯而至。400畝農田,再次被肆虐的洪水漫灌;30畝剛補栽的苗子,被大水橫掃而光。兩場暴雨澆滅了剛剛升騰的希望。
此后七天,天漸晴。姜教授來到現場查看災情,給大家鼓勁,提出搶抓節令機遇,在機械無法進入的情況下改由人工種植。經過積水沖刷后的土壤變得緊實,有經驗的老農嘆息著直搖頭,在他們看來這種地不重新翻耕是不可能種植的。然而,科技再次展現了神奇魅力:十多天后,全園一派綠意盎然。
“撂荒地”變身“產業園”
當下,在一些農業發達的地方,農民工緊缺的情況下,如何為55歲以上身體健康尚且具有輕體力勞動能力的人開辟一條職業化道路?
牛哥驛站以辣椒種植作為產業幫扶的切入點, 讓400畝荒地實現價值重塑,將“撂荒地”變身為村邊的“產業園”。通過土地流轉,為農戶帶來了地租收入,讓120多人有了相對穩定就業崗位。
一位村民一邊采摘辣椒一邊對采購商說:“我們沒文化、年紀又大,出去打工沒人要,現在能在家門口干活賺錢太好啦。” 一位村民告訴記者:“村民在這里干活一個月可以取得4000多元的收入。”
為了讓村民更多地了解辣椒,他們除了種植了螺絲椒、皺椒、隴椒外,還引入了樟樹港辣椒、大方丑椒、線椒等新品種。而且,他們加大傳播力度,讓科技力量惠及千萬家。誰家的辣椒發病了,就立即前往查看;誰家的香蕉有問題了,就送去救助方法。一名村干部稱贊道:“牛哥驛站真的牛啊,與村民傳統種植辣椒一對比真的不一樣,科技真是了不起啊……”。
符從亮說:“今后要徹底解決示范園的排水防洪問題,加強職業化農民培訓,組建現代農業服務與托管隊伍,加快技術推廣步伐,讓更多農民受益”。
牛哥驛站引導農民種植辣椒優質豐產的好消息不翼而飛,示范園周邊的農戶來了,下橋鎮、龍塘鎮的辣椒種植大戶也來了,遂溪縣、雷州市等外地種植戶也來了。在園區里,有的新奇地打量著辣椒的種植方法與長勢,有的在水肥池邊饒有興致地琢磨供水系統。一名鄰近村莊的村民說:“這辣椒一天一個樣,我家種的已收完,這里的還長勢良好,賣的價錢一天比一天高,今后我也按牛哥驛站的技術規范種辣椒。”
3月9日,前山鎮黨委與徐聞縣國有企業資產管理局、金融系統、前山現代農業示范基地開展企地黨建共建活動,研究籌劃如何以現代農業示范地基為依托,發揮黨建引領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推動前山種植業在品種選用、技術革新、現代服務、產品營銷上實現步調協同,將前山鎮打造成南方高端菜椒生產基地、高端菠蘿生產基地、職業農民輸出基地。
我們期待著前山鎮智慧農業示范基地傳來農民增產豐收的喜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