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下午,湛江日報社與湛江市環境衛生協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開創“黨媒+環衛”新模式,共同推動城市精細化管理,提升市民文明素養,構建“全民共治”的城市治理新格局。(據11月13日《湛江晚報》)
這場看似尋常的跨領域聯動,實則為城市治理打開了新切口——當黨媒的傳播力與環衛的實踐力深度交融,正為基層治理注入鮮活動能。
城市治理的難點,常在“最后一公里”。環衛工作直接關乎市民生活品質,卻曾是“獨角戲”:保潔清掃靠隊伍,宣傳引導缺抓手,市民參與易流于口號。而黨媒的優勢,恰是連接政府與群眾、凝聚共識的“黏合劑”。作為地方主流輿論陣地,湛江日報社既有政策解讀的權威性,又有貼近民生的親和力。
此次合作提出的“構建全民共治格局”,正瞄準“人”這個關鍵。通過黨媒傳播矩陣,環衛知識轉化為市民易懂的生活指南,保潔故事變成溫暖的城市敘事,讓“垃圾不落地”從硬性要求內化為生活習慣。這種“宣傳+服務”的雙向賦能,本質是用思想引領激活參與熱情,推動市民從“旁觀者”變身“主人翁”。
更深遠的價值在于模式創新。長期以來,行業管理與宣傳引導存在“兩張皮”:環衛部門埋頭實干,卻難觸達民意痛點;媒體關注民生,卻未必掌握專業場景。此次合作打破壁壘:環衛協會的一線經驗為媒體提供“帶露珠”的素材,讓報道更接地氣;黨媒的傳播渠道與民意收集功能,為環衛精準施策架起橋梁——通過讀者留言鎖定衛生死角,借專題策劃推動垃圾分類習慣養成。這種“實踐—傳播—反饋—改進”的閉環,讓治理從“單向管理”轉向“雙向互動”,實現資源整合與效能倍增。
從宏觀視角看,這更是湛江“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生動注腳。黨媒姓黨,環衛事業關乎民生,二者攜手本質是黨建與業務的深度融合。以黨建為紐帶,串聯宣傳資源、行政資源與社會力量,既放大了黨媒“舉旗幟、聚民心”的作用,又讓環衛工作從“政府干”升級為“大家管”。這種模式若持續深化,完全可成為可復制、可推廣的基層治理樣本,印證著“找準連接點就能實現1+1>2”的治理智慧。
城市治理的精度在細節,溫度在民心。湛江“黨媒+環衛”的探索,不僅是跨界合作,更是對“城市治理如何更有活力”的時代回應。答案藏在“連接”之中——連接媒體傳播力與行業執行力,連接政府引導力與市民主體性,讓每個城市居民都成為美好環境的建設者與守護者。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