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驚天魔盜團3》劇照
“對中國文化的理解,為我們打開了一片新天地,它拓寬了我們的世界觀,增進了我們共情與理解的能力,并提醒我們,西方價值觀值得被深入審視與質問……”在2025年第五屆“漢語橋”總決賽上,英國演員裴淳華驚喜亮相,分享她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的體會。
這次演講,她的身份不是好萊塢大明星,而是作為選手家長代表——她的兩個兒子均深耕漢語學習。長子尤子君是2024年第四屆“漢語橋”世界小學生中文秀全球總冠軍,次子尤子原也曾在2023年的比賽中獲得最佳口才獎。
裴淳華可能是最熱愛漢語和中國文化的西方電影人之一。她稱自己為“中國文化的追光者”,擁有地道的中文名字,而且并非音譯,而是按照漢語命名習慣取的,她說這是對中國廣大觀眾的尊重。她與丈夫都身體力行地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并將這一家庭傳統延續到下一代身上。她笑言,自己的漢語在家里不是最好的,兩個兒子反而是她的老師。
“最近我有三個月的假期,希望能把我的漢語重新撿起來。”在裴淳華看來,漢語語法相對容易理解,發音和流利表達則是最難的部分,“要聽出聲調,還要有訓練有素的耳朵來捕捉聲調的細微差別。更別說中國各地不同方言還有不同發音。”
談及漢語和中國文化對自己的影響,裴淳華坦言,她很欣賞這背后體現的獨特價值觀。每次來中國,她都注意到中國文化對集體的注重:由一個個人組成的集體可以成為一個完全不同的有機體,而非僅僅強調個人。“我也很欣賞中國文化中的謙遜美德。歐美文化在某種程度上盛行大量談論自己、宣揚自己的成功,而我在中國人身上感受到了謙遜、低調的美好,這很激勵人。”
除了學漢語,裴淳華練過書法、讀過《論語》《道德經》,接下來,她想探索中國武術。“每次我去武術學校,我都能從他們嚴格的紀律性上中得很多啟發。”作為一名演員,她覺得自己可以從武術實踐中學到很多,因為武術是一種全身心的體驗,關乎心智與身體的緊密連接,而這正是表演者始終追求的目標:“讓自己消失,讓角色顯現。”她覺得,練習武術時內心必須沉靜、專注凝神,這與表演很相似。此外,她還想再多學做幾道中國菜。
就連前往中國旅行,裴淳華也有自己的“打卡清單”:她曾被北京歷史文化之都的魅力深深打動,在天津看過忙碌而有序的大港口,還曾在云南的小店“嗦粉”……下一個目的地,她想去中國農村轉轉,尤其是南北不同的鄉村風光。
當被問及是否有機會與中國電影人合作拍電影時,裴淳華不假思索地給出了肯定回答。“但是,我可能得先會說一口流利的中文。或者有人能讓我來中國住上六個月,邊拍邊教我。”
事實上,裴淳華正在嘗試將優秀的中國故事推介給全球觀眾。她非常喜愛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并多次在交流中推薦這部作品 。“《三體》這個故事太精彩了!劉慈欣構建了一個如此宏大廣闊的世界,也觸及了我們內心對人類命運的擔憂,而‘橋梁’和‘共同的人性’正是關鍵。”她認為中國有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值得被世界看到,尤其是愛情和家庭題材。她透露,自己正在關注一些相關項目。
《消失的愛人》里聰明又腹黑的妻子、《無人查收》里的極端復仇者、《刺殺蓋世太保》里的納粹分子、《我很在乎》里表面做慈善實則欺詐老人的騙子……這幾年,裴淳華幾乎把形形色色的反派演了個遍。她說,雖然自己是個相當友善溫和的人,但的確很享受扮演反派角色。“這類角色一直讓我感到害怕。小時候,我就覺得壞人可能潛伏在日常生活中,這種想法總是縈繞著我。長大后,我發現我真的很喜歡在鏡頭前探索‘壞人’的內心。”
11月14日,裴淳華主演的新片《驚天魔盜團3》即將與中國觀眾見面。這次,她演的又是大反派。她在片中飾演羅妮卡·范德伯格,一位掌控鉆石帝國但性格扭曲的“大佬”。“《驚天魔盜團》的主角團是一群‘俠盜’,他們通過魔術來實現劫富濟貧。這個過程不展示暴力,而是巧妙運用創造力、魔術技巧、街頭智慧等。我扮演的角色必須表現出足夠的威脅性,是一個難纏的對手,這樣才會讓電影更有看頭,觀眾看到她失敗時也才會獲得更多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