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了解到,烏石港2025年1—7月進出口額超4555萬美元。這是三年來雷州市錨定“打造面向東盟產業協作橋頭堡”目標,以體制機制創新為突破口,以要素保障為支撐,以招商引資為抓手,以港口能級提升為驅動,全面掀起臨港經濟區建設熱潮,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推動“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所取得的效果。
機制革新,點燃發展“活力引擎”
雷州市構建“指揮部+管委會+平臺公司”三級聯動體系,實現規劃、建設、招商全流程“一盤棋”運作。
實施清單化管理,制定“1+3”(重點工作、重點項目、政策對接)任務清單,將政策落實與項目建設深度融合,確保各項部署精準落地;以問題為導向,建立問題清單,系統梳理土地征收、設施配套等堵點問題,實施“掛圖作戰”,攻堅化解關鍵問題10余項,為項目建設掃清障礙。
要素筑基,打造投資“強磁洼地”
圍繞土地、基建、資金等核心要素,打出“組合拳”。高效推進土地收儲工作,累計征收土地1.2萬畝,其中包括重點攻堅完成雷州鹽場8855畝土地回收工作,為重大項目落地騰出空間。
截至目前,投入資金17.55億元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創新實行“標準+融資租賃”模式,建成標準廠房45萬平方米,設立產業基金撬動社會資本3億元,為產業發展提供強勁要素保障。
精準聚鏈,釋放招商“磁吸效應”
堅持“鏈式招商”“園中園招商”“以商招商”。目前,園區簽約項目69個、總投資618.07億元,其中高新技術企業2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8家,推動大毛牛、美達等12家企業構建“雷州生產+東盟組裝”跨境產業鏈。
推行“反向飛地”招商模式,加速形成電子信息、輕工紡織等四大主導產業的產業集群。
港口賦能,鍛造綠色“競爭硬核”
推動烏石港區開放,開通至東盟國家“公交化”班輪航線,加快打造“前港-中區-后城”港產城融合示范區,2025年1—7月進出口額超4555萬美元。
大力推廣綠電應用,英利儲能電站年供電2億度,烏石油田群實現生產水“零排放”,大唐“風光火儲”項目構建清潔能源體系,屋頂光伏覆蓋園區企業,全方位構建綠色競爭力,為臨港經濟區的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