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提升青少年應急自救能力,在廣東醫科大學團委和廣東醫科大學“雙百”行動霞山服務隊的支持下,10月17日,廣東醫科大學青春筑夢宣講團走進湛江市第七小學開展心肺復蘇與急救知識專項科普活動。

活動中,宣講團成員結合校園常見意外場景,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急救知識:從溺水、觸電等意外導致心臟驟停的危害,到“黃金4分鐘”的重要性,再到心臟驟停的判斷方法——輕拍雙肩呼喊、觸摸頸動脈感知搏動,層層遞進讓同學們建立急救認知。
針對核心的心肺復蘇技能,宣講團成員詳細拆解“C→A→B”操作流程,強調胸外按壓的關鍵位置、掌根重疊垂直按壓,深度達5-6厘米,頻率保持100-120次/分鐘;開放氣道采用仰頭舉頜法,人工呼吸需捏緊鼻孔緩慢吹氣,觀察胸廓起伏判斷效果。
實操環節中,同學們熱情高漲,紛紛上前嘗試。宣講團成員一對一耐心指導,糾正按壓姿勢不標準、吹氣力度不足等問題,從手部擺放位置到上身發力技巧,逐一細化講解,確保每位同學都能掌握規范操作要點。現場還通過趣味提問互動,鞏固“按壓30次配合2次人工呼吸”“呼救時明確分工求助”等關鍵知識點,讓急救技能入腦入心。
此次活動通過“理論講解+實操演練+互動答疑”的形式,讓同學們系統掌握了心肺復蘇核心技能,有效提升了校園應急處理能力。
湛江云媒客戶端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